这就是明朝对贵州的军屯、“开中”政策。
商屯,就是朝廷允许通过商人运销两浙盐、两淮盐、川盐、滇盐,解决贵州缺粮、缺盐困难。
商屯,就是“开中”政策的体现。
贵州不产盐,但卫所通过“盐引”,来引导商人往返运作。
开始时,商人从中原内地把粮食运到卫所,然后按交纳粮数,卫所给商人“盐引”,即领盐凭证。
商人再凭“盐引”到产盐地领取食盐,运往指定地点销售,从中赚取利润。
商人们何等精明?
他们往返内地及贵州,看见贵州地大人少,就萌生了在本地种粮的心思。
商人们带来的先进农具与耕作技术,在当地招募民众垦荒屯种交粮,这样大大降低了运粮的损耗,渐渐地,在中原生活的汉人也移民到这里,汉族人口大大增加,商人管理的屯田就是商屯。
明朝的贵州,还有一种屯叫“民屯”。
民屯的移民来源,是政府招徕游民或有罪之人,告诉他们移民到贵州,可以通过开荒得到田地,有罪之人因此可以无罪释放,政府给他们耕牛、种子、农具;而且还有优惠政策,即三年后才开始按亩计征钱粮。
归入民屯的人,归府州县所管辖。
言归正传。
长辈们说:今天尽可能赶到青溪古镇才休息。
我们咬着牙一直向前走,到了午后,终于看到山下的青溪古镇。
从山上远远的看下去,只见有一条河呈u型状,绕镇而过,这条河属?阳河水系。
青溪镇的四周,群山围绕,风景优美。
青溪古镇在我们经过的时候,是一个以侗族为主的聚居地,后来听说,这里大概有一半是侗族人。
走进镇里,看到有许多徽式的建筑,可以知道有许多汉人在此定居。
船夫对我们说:青溪镇这里有山有水有河,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称得上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萧遥剑说:你怎么知道得那么详细?你在这里住过吗?
船夫说:我确实在这里住过一年半载,我都不想离开了。
萧遥剑说:那你为什么又离开了呢?
船夫说:之前行船虽然辛苦,但见识多赚钱也多;但父母年迈,我就不能一直在外;然现在我父母均已仙逝,我才借行船出来游历。
原来如此!
船夫现在就像一朵飞舞着的蒲公英种子,在等待值得落地的土地。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