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接到简建锡告知续弦的信,见他明着要东西,简芸浅不在家,魏书朗不好做主便把信拿给了岳母和老太太,“说是小妾扶正了,和我们要孝敬呢!”
周氏一听是出事之前纳的小妾呸了一声,“这老不修的!这当个小官可把她给惯出一身毛病了!”
江诗韵也说不出自己是什么感觉,不过想了一会儿她才道:“给寄一百两回去吧,再怎么也是芸芸的父亲,他这把年纪了,再怎么折腾也闹不出几件‘喜事’了。
再有就是连俊,我再添一百两给他娶妻,寄江家那边去,这银子是若非是他娶妻不得动用!”
叹了一口气,她又交代:“马上过年了,年礼你们记得寄回去,莫要留下话柄!”
魏书朗点头,“年礼已经备好了,芸芸出门前就交代好了的,明儿会和外祖家的一起寄出去,母亲可要添些什么?”
江诗韵摇头,“我给你外祖他们准备了些布料棉衣等,这会儿估计也到乐县了,也不晓得来得及赶制新衣不!”
她还记得女儿说二嫂阴阳过年没穿新衣的事儿呢,心想着今年不能再叫父母为难了,除了那些东西她还另外给了几百两。
不过这些就没必要和女儿女婿说了。
江诗韵小心的看了下周氏的脸色,陪着小心道:“娘,明儿咱娘俩一起出去逛逛添两件饰吧?”
周氏摇头,“我缺东西芸芸会给我买的,你不用操心我,有时间就给亲家母选几样寄回去吧,她可没有我芸芸这样的孙女!
我绣坊那边忙着呢,没空和你闲逛。
老太婆不是小心眼的人,不用你惦记。”
都和离了还要前儿媳的东西,那她成什么人了?
江诗韵哎了一声,也有些脸红,她确实没给亲娘添过什么东西,这次能想起寄些布料皮毛啥的,她还觉得自己很孝顺了来着。
想想以前好似她寄回去的也是些好看不实用也不咋值钱的东西,她只记得家里兄长没出现没把家族带兴旺,高高在上觉得给这些东西已经天大的恩惠了。。。
她前婆婆把女儿带到,女儿还知晓投其所好给祖母买大金镯子,她呢,连个银镯子都没给亲娘买过!
脸红啊!
江诗韵再坐不住,说了句铺子有事儿就往外跑去了银楼,一股脑买了近千两银子的饰才心疼的罢休。
罢了,她不和女儿比,她母亲也别和前婆婆比!
腊月二十八简芸浅才风尘仆仆的带着孩子赶了回来。
魏书朗把家里的事简单说了说,提起简建锡的继室他又道:“外祖家后来又来了一封信,说托人查了那女子并没有多大问题,是良民出身并非是那些腌臜地方出来的。
估计是担心归家再被卖一次,不想再吃苦就紧紧巴着岳父。。。”
简芸浅点头,“玩笑我再派人去查查,没身份没问题就不必再管,咱尽子女的责任每个月按时寄养老银子就成了。”
说着又问:“六表哥那边还没考完?”
魏书朗嗯了一声,“明儿考完,后天一早才能出来。”
简芸浅无语了,“后儿不是年三十了?”
魏书朗笑了笑,“边关出现了状况,圣上不大高兴就来了点儿恶趣味。”
简芸浅喝茶的动作顿了一下,然后不确定的问:“大哥那儿似乎离边关不远?”
魏书朗点头,“已经属于边关范畴了,不过两国之间签的和平约也快到期了,若是乱了,他那边虽然危险但立功也容易。”
简连瑾夫妻已经去上任快一年时间了,夏末的时候生了个小儿子,如今孩子都快半岁了。
简芸浅有些头痛,“早知道那会儿说可以把大哥调回来我就应下了!”
简连瑾那边属于边关范畴,简连瑀那边离另一位邻居也算不得远。。。
按原主的记忆,还不到夏收,几位邻居就联合起来难。
原因很可笑,明年对几位邻居来说是个灾年,但大周确是丰收年,他们觉得大周这片土地被上神庇护,便动了瓜分抢夺的心思,更是为了大周的粮食和物资而来。
她皱了下眉,问:“今年几位邻居的收成是不是不大好?”
这事魏书朗知道,当即就点头,“着实不太理想,入冬之后战鹰国雪灾。。。。。。
有邻国向大周求助,不过去年大周也是灾年,还没缓和过来,圣上直接拒了。”
他在桌上写了国库两个字,这是先帝给圣上挖的大坑。
秋天简芸浅回来的时候提供了线索,皇帝派人去把五皇子的老巢给剿灭了,收了一大批财宝也没得把那空缺填平。
这样的情况,新帝如何敢去救助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