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 第165章 朝房乱斗(第3页)

第165章 朝房乱斗(第3页)

宋元翰很不服气,写了一本书《辨冤录》刊印后到处送人,还寄到北京给吏部、刑部、大理寺。书中说陈洸家风不正,而且家居时侵害乡里横行霸道,乡民多有告到县衙门,自己秉公执法被陈洸利用言官特权诬陷。

时任吏部尚书的乔宇感到恶心,下令陈洸不必回京述职,直接去湖北升任布政使佥事。

按官场潜规则,尊贵的科道京官调去地方,一般是升两级且当主官才算得上升迁。陈洸哪能咽下这口气,他上疏指斥乔宇“用舍任意、排挤豪杰”,又为张璁声,说“主事张璁等危言论礼,出于天理人心之正”,然后骂杨廷和等人“当道者目为逢君,曲肆排沮,且群结朋党,必欲陛下与为人后,亏父子之恩!”

远在湖北的陈洸,他上疏的时间点非常巧合,正是张、桂二人在宣武门被伏击的时候。

那时嘉靖正为张桂二人被千夫所指而愁,见到陈洸的奏疏大喜,将其批转到吏部,乔宇只得依惯例闭门不出上疏请辞,嘉靖顺势同意,把乔宇赶出朝堂。

陈洸心领神会,在去年左顺门哭门事件后的八月份又上了一份奏疏,一一点名批评了二十多名朝堂高官,把辅费宏、兵部尚书金献民、刑部尚书赵鉴、礼部侍郎朱希周、吏部侍郎汪伟等人批了个遍。

嘉靖令司礼监誊抄陈洸的奏疏十多份,下给各部院司议处,被点名的官员照例又闭门请辞,嘉靖看人下菜碟,挽留了一批人,同意了一批人退休。

嘉靖三年十月,陈洸被升任为户科左给事中。

他再接再厉又点名批评了一批官员,使吏部侍郎汪伟等十多名高官被退休;并推举南京吏部尚书廖纪等人进入中枢,嘉靖无不应允。

但是得罪人多了,自然有反噬。都察院指出当初陈洸上疏时官职为湖广布政使佥事,按照明制是无权直接上奏朝廷指斥中枢的,乃“冒用旧衔,紊乱国典”;刑部尚书赵鉴要求派御史和锦衣卫去广东潮阳调查《辨冤录》真相。

嘉靖现在的心态是“哪怕他是个婊子养的,那也是我的婊子养的”,只要支持议礼就能重用。他对于朝臣之间狗咬狗毫无兴趣,因此下令廷议给陈洸定性。

按规矩,陈洸不在东朝房内。廖纪是陈洸举荐上来的,他咳嗽一声道:“第二个议题:陈洸应该不应该指斥辅等中枢朝臣,请大家畅所欲言!”

都察院掌院左都御史颜颐寿没有让低级言官当打手,他第一个站出来说:“祖宗之法不可变!陈洸为科道言官,知法犯法!前年以布政使佥事之职上疏朝廷,指责中枢,此违法之举也!宜追究其过失,黜落返乡!”

翰林学士张璁上前一步道:“我反对!太祖祖制曰言路通畅,凡中外人等,皆可议论朝廷政务!

大议礼之际,不知道多少中外官民上疏朝廷,方献夫编成的《大礼奏议》即是明证!

陈洸只是就大议礼表看法,点评杨廷和等人观点不当之处,并无不妥!大总宪欲利用监察百官之职权堵塞言路排斥异己,在朝廷搞一言堂乎?”

张璁善于辩经的名声在外。见定性不成,刑部尚书赵鉴站出来,手里举着一本书,高声道:“诸君,你们看过这本书吗?《辨冤录》!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前广东潮阳知县宋元翰!他在书中揭露陈洸不但鱼肉乡里,而且家风不正,父子聚麀?!这种人身为朝廷命官,简直就是我辈之耻!

我建议先把陈洸下刑部大狱,再成立专案组,由都察院、锦衣卫联合去广东潮阳勘清事实!书中所列之罪一旦查实,可判斩,妻离异,儿子绞!”

这不但要把陈洸灭门,而且要把陈洸打入十八层地狱,世世不得翻身。

桂萼挺身而出,怒道:“宋元翰被陈洸弹劾坐分盗赃被查实流放,怀恨在心反咬一口罢了!大司寇被陈洸指斥过,今日欲挟恨报复乎?

科道应弹劾赵鉴,以正朝堂风气!”

一名御史气不过,向前一步指着桂萼道:“恁说啥?去恁大了个蛋!恁蛇鼠一窝,俺明天就请旨下广东,查他个鳖孙!”

桂萼呸一声:“偷驴贼,你指谁呢?”

大明朝臣廷议,互相攻击地域出身是常事。河南人被骂偷驴贼,北直人被骂响马,徽州人被骂盐豆,江西人被骂腊鸡,两广人被骂蛇虫等等,不一而足。

刑部尚书赵鉴一看桂萼玩起地域黑,大喝一声:“你个江西腊鸡才当几天朝臣,老子今天就教教你怎么在朝堂立足!”

桂萼天生脾气暴躁,最不怕得罪上司,之前十多年转了五个南方的山区穷县为县令,每到一处必跟上司翻脸相骂。他哪里会惯着赵鉴,当即捋胳膊挽袖子朝赵鉴走去,口中骂道:“你个山东胯子,老子怕你不成?”

刑部的几名官员见状迎上前去,推着桂萼往后:“不准过来,你想干嘛?”

张璁见桂萼势单力孤,扑上去一把打开刑部官员的手:“人多欺负人少是不是?老子军户出身,从小跟人打架出来的!来呀,我们两个打你们四个!”

双方口中骂骂咧咧,手上推推搡搡。旁人兴高采烈起哄架秧子,杨植姚涞两个翰林看得津津有味。

眼看大理寺的官员也加入相骂圈子,杨植对姚涞道:“咱可是刀枪里滚出来的,别丢了翰林院的份!”说着一拉姚涞的手,两人上前分开双方,喝道:“众位好汉千万不要火拼!一切任凭廖天官做主!”

廖纪没想到北京朝廷廷议之乱,比南京朝廷有过之无不及,恨不得手上拿个火铳朝天放上一。

“住手!士为四民之万众表率,东朝房不是土匪窝!你们再不管住手脚口舌,我廖某叫人记下你们的名字,京察给你们打个下等!”

吏部天官的尊严与权威摆在那,翰林院与刑部大理寺两方只得分开,互相蔑视着。

廖纪见东朝房安静下来,又咳嗽一声,然后给今天的廷议下结论:“理藩院可以增设五名员外郎五名书吏;陈洸身为湖北布政使佥事期间,上书议礼并无不妥;家风之事外人无以得之,查无实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