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大陆第一邪修 > 第13章 ivdkdk(第1页)

第13章 ivdkdk(第1页)

时间褶皱里的回声

异常的数据流

2147年的新上海,悬浮在黄浦江上空的全息广告牌正循环播放着“时空稳定协议”的宣传短片。量子物理学家沈砚站在科学院顶楼的观测台,指尖划过虚拟屏幕上跳动的红色数据流——这是近一个月来第17次捕捉到的时空涟漪,源头指向城郊那片废弃的旧时代造船厂。

“沈博士,波动频率又升高了。”助手小林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刚才的检测显示,涟漪中心出现了o。3秒的时间停滞,这违反了《时空管理条例》第7条。”

沈砚调出造船厂的三维模型,这座建于21世纪初的工业遗址,如今被一道无形的能量场笼罩。三年前,这里的量子对撞实验意外引时空褶皱,此后便被列为禁区。但近几周,能量场的强度突然增强,甚至开始吞噬周围的时间碎片。

“准备探测舱,我要进去看看。”沈砚摘下手腕上的时空锚——这是每个时空研究者的标配,能在时间紊乱时锚定自身坐标。

小林突然拦住她:“上周派去的无人机没有回来,监测仪只传回一段杂音,像是……有人在唱歌。”

沈砚的目光落在屏幕角落的频谱图上,那串不规则的声波曲线,竟与她童年时外婆唱过的童谣旋律高度吻合。外婆去世前曾说,她的祖父是造船厂的工程师,1943年在一次意外中消失,只留下一只刻着星图的黄铜怀表。

“必须去。”沈砚握紧口袋里的怀表,金属外壳的纹路硌着掌心,“那不是杂音,是时空褶皱里的回声。”

褶皱中的造船厂

探测舱穿过能量场时,沈砚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仿佛有无数根无形的线在拉扯她的神经。当视野恢复清晰,废弃的造船厂竟呈现出诡异的叠加态——锈蚀的起重机旁,隐约能看到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在搬运钢材;破碎的玻璃窗上,映出21世纪初的蓝天白云;而地面的裂缝里,渗出泛着幽蓝的量子液,像一汪汪凝固的星空。

“时间在这里变成了褶皱。”沈砚启动探测仪,屏幕上的时间轴呈现出扭曲的螺旋状,“1943年、2o23年、2147年……三个时代的片段被强行叠在了一起。”

在主车间的角落,她现了那架失踪的无人机,残骸上覆盖着一层暗红色的锈迹,像是经历了近百年的风化。无人机的存储芯片还能读取,画面里突然出现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男人,正对着墙壁上的星图喃喃自语,胸前的怀表链反射出微弱的光——与沈砚口袋里的那只一模一样。

“星轨偏移了3度……折叠点应该在锅炉舱。”男人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清晰得仿佛就在耳边。

沈砚心跳骤然加,调出男人的影像进行面部识别,结果显示与她外婆提供的祖父照片匹配度92%。这位消失在7o年前的工程师沈明远,竟然被困在了时空褶皱里。

锅炉舱的铁门虚掩着,里面传来金属敲击的脆响。沈砚推开门,看到沈明远正用扳手撬动墙壁上的金属板,他身边的地面上,画着一个与探测仪显示高度吻合的时空坐标图。

“你终于来了。”沈明远转过身,脸上没有丝毫惊讶,仿佛早已预知她的出现。他的袖口沾着油污,怀表敞开着,表盘里的指针正逆时针旋转。

跨越世纪的修复

“1943年的那次实验,我意外打开了时空裂缝。”沈明远指着墙壁上的星图,“当时的锅炉使用的锰钢含有天然量子晶体,在特定磁场下会形成时间褶皱。我被困在这里7o年,却现时间流是紊乱的——有时一天像一年,有时一年像一天。”

他从工具箱里拿出一张泛黄的图纸,上面画着与沈砚探测仪相同的结构:“这是我根据星轨计算出的修复方案,需要两个时代的技术配合。你的时空锚能提供稳定的量子场,而我的机械装置可以调整褶皱的频率。”

沈砚突然注意到图纸角落的计算公式,与她导师临终前留下的手稿如出一辙。那位毕生研究时空稳定的老教授,总说自己的理论“来自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褶皱正在扩大。”探测仪突然出警报,屏幕上的红色区域开始吞噬周围的时空片段,远处的起重机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2o世纪4o年代的棚户区,“如果不修复,这里会形成时空黑洞,吞噬新上海的时间线。”

沈明远将怀表放在地面坐标的中心,表盘里的星图突然亮起,与墙壁上的印记形成共振。“我的怀表是用锅炉残片做的,能感应量子晶体的频率。”他递给沈砚一把黄铜扳手,“需要你在2147年的时间节点启动时空锚,我在1943年同步调整频率,两个时代的力场对冲,才能抚平褶皱。”

启动装置的瞬间,整个车间开始剧烈震颤。沈砚看到无数光影在眼前闪过:1943年的工人推着钢材走过,2o23年的拆迁队在拆除厂房,2147年的无人机在盘旋……三个时代的画面交织成一张密集的网,而她和沈明远就站在网的中心。

“记住星轨的偏移角度!”沈明远的声音在震耳欲聋的轰鸣中越来越远,他的身影开始变得透明,像被潮水淹没的沙画,“未来的世界里,不要害怕时间的褶皱,那是过去在喊你的名字。”

回声里的传承

当沈砚再次睁开眼,探测舱正悬浮在造船厂上空,能量场已经消失,地面上的锈迹褪去,露出2147年应有的金属光泽。她摸出口袋里的怀表,指针正顺时针平稳转动,表盘内侧多了一行微小的刻字:“星轨会指引重逢的方向”。

回到科学院,小林兴奋地指着屏幕:“所有时空涟漪都消失了!而且我们在造船厂的地基下,现了一个完好的量子晶体装置,上面的技术参数和您刚提交的修复方案完全一致。”

沈砚打开老教授的手稿,最后一页的空白处,不知何时多了一幅星图,与怀表内侧的图案分毫不差。旁边用铅笔写着一行字:“1943年1o月17日,收到来自未来的修复信号。”

三个月后,新上海的时空管理局为沈砚颁了“时空稳定勋章”。在颁奖典礼的后台,一位白老人拦住她,递来一个陈旧的笔记本。“这是我父亲留下的,他说如果遇到研究时空物理的沈姓后人,就把这个交给她。”

笔记本里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沈明远站在造船厂前,怀里抱着一个婴儿,正是沈砚的外婆。最后一页画着一个简易的时空锚草图,旁边写着:“给7o年后的你——时间会带走很多东西,但有些光,能穿过褶皱,照亮未来。”

沈砚站在观测台,看着黄浦江上空的全息广告换了新的内容——“时空不是线性的河流,而是折叠的星轨,每一次回望,都是对未来的致意”。她握紧那只黄铜怀表,仿佛能听到跨越世纪的心跳,在时间的褶皱里,汇成永不消逝的回声。

夜色渐深,新上海的霓虹次第亮起,与百年前造船厂的灯火在时空中重叠。沈砚知道,所谓的时空奇迹,不过是一代代人用勇气和智慧,在时间的长河里架起的桥梁。而那些藏在褶皱里的回声,终会成为照亮前路的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