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九州民间志 > 第69章 晒尸咒(第3页)

第69章 晒尸咒(第3页)

李三郎想起昨晚的脚步声,想起王阿公说要去请陈道士,难道是道士还没来,咒又作了?他赶紧往松树林跑,想去看看赵小五的坟。

到了松树林,李三郎一眼就看见赵小五的坟被挖开了!木箱的盖子被扔在一边,里面空荡荡的,尸体不见了!他吓得腿都软了,赶紧跑过去,只见坟坑里有几个脚印,跟他家里草木灰上的脚印一样,小小的,像是小孩子的脚印。

“这……这咋回事?尸体咋没了?”李三郎的声音都在抖,他赶紧往村里跑,去找里正。

里正听了李三郎的话,也吓了一跳,赶紧召集村民,一起去松树林看。大家见坟被挖开,尸体不见了,都慌了:“这是咋了?难道是那咒还没散,把尸体弄走了?”

“不可能啊,都埋了,咋还会被挖开?”

“是不是有盗墓的?可这尸体刚埋,也没啥值钱的东西啊!”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都没了主意。赵老栓蹲在坟坑边,看了看脚印,又看了看扔在一边的木箱盖子:“这脚印不是大人的,也不是野兽的,像是……像是小孩子的。而且这木箱盖子是被人从里面推开的,你看这痕迹,是从里往外推的。”

“从里面推开的?”里正愣了,“难道……难道赵小五还没死?”

“不可能!都泡了三天了,早就死透了!”张二嫂喊道,她想起昨天收拾尸体的时候,尸体都硬了,怎么可能还没死?

大家都慌了,不知道该咋办。就在这时,李三郎突然想起赵小五腰间的那个牌子,还有张二嫂打开的布包:“对了!赵小五的布包里有银子和一张纸,纸上有‘回家’‘娘’的字!他是不是想回家,所以才……”

“想回家也不能从坟里爬出来啊!”里正急道,“这肯定是晒尸咒搞的鬼!王阿公就是因为去请道士,被咒缠上了,才病倒的!”

大家都没了办法,只能等着王阿公从城里回来,看看医馆咋说。可直到天黑,抬王阿公去城里的村民才回来,说王阿公烧得更厉害了,医馆的大夫也没办法,说这是邪病,得请道士来治,不然活不过今晚。

“那陈道士呢?王阿公找到他了吗?”里正急问。

“找到了,可陈道士说他最近在做一场大醮,走不开,得三天后才能来。”那村民说,“他给了我一张符,让我拿回来给王阿公贴上,说能暂时压制邪气。”

里正赶紧接过符,让村民把王阿公抬回家,贴上符。可王阿公还是没好转,嘴里还是喊着“把东西还给你”,脸色越来越红,呼吸也越来越弱。

李三郎看着王阿公难受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起王阿公昨天还跟他说晒尸咒的事儿,还帮他想办法,现在却病倒了,他不能不管。他突然想起赵小五手里的布包,张二嫂说里面有银子和一张纸,还有赵小五腰间的牌子——难道赵小五要找的“东西”,就是他的布包或者牌子?

“里正,我觉得赵小五不是要害人,他是在找东西!”李三郎说,“他嘴里喊着‘把东西还给你’,肯定是他的东西不见了,所以才出来找,王阿公可能拿了他的东西,所以才被缠上了!”

里正愣了愣:“拿了他的东西?王阿公不是那样的人啊!”

“我也不知道,可现在只有这个可能了。”李三郎说,“咱去王阿公家看看,有没有赵小五的东西。”

大家都觉得有道理,跟着李三郎去了王阿公家。王阿公的家里很简单,就一间屋子,一张炕,一个木箱,一张桌子。大家在屋里翻找起来,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赵小五的布包或者牌子。

就在这时,李三郎看见王阿公的枕头底下露出个布角,跟赵小五手里的布包一样。他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把布包拿出来——正是赵小五的那个布包!里面的银子还在,那张纸也在,只是多了一块玉佩,玉佩是白色的,上面刻着一朵莲花,看起来很精致。

“这……这是赵小五的布包!咋会在王阿公这儿?”里正惊讶地问。

王阿公的老伴在一旁哭着说:“昨天埋完尸体,老王回来的时候,手里就拿着这个布包,我问他是啥,他说没啥,就藏在枕头底下了。我也没多问,没想到……没想到是那死人的东西!”

大家都明白了,王阿公肯定是见布包里有银子,就偷偷拿回来了,结果被赵小五的怨气缠上了。李三郎拿着布包,心里又气又急,气王阿公不该拿别人的东西,急赵小五的怨气还没散,王阿公还在受苦。

“现在咋办?布包找到了,还给赵小五,他是不是就不会闹了?”张二嫂问。

“可赵小五的尸体还没找到啊!”里正说。

“我知道尸体在哪儿!”李三郎突然想起东河沿的老槐树下,昨天他看见尸体的时候,老槐树下有个洞,当时他没在意,现在想想,赵小五的尸体可能在洞里!

大家跟着李三郎往东河沿跑,到了老槐树下,果然看见树下有个洞,洞口的土是新挖的,还很松。赵老栓拿起铁锹,往洞里挖了挖,很快就碰到了东西——是赵小五的尸体!

尸体还是那样,只是身上多了点土,手里还攥着那个木牌,就是李三郎插在坟前的那个木牌。大家小心翼翼地把尸体抬出来,李三郎把布包放在他手里,又把木牌插回他的腰间。

“赵小五,你的东西都还给你了,你别再闹了,我们已经把你埋了,你就安心走吧,别再缠上王阿公了。”李三郎对着尸体说,声音有点抖,但很真诚。

就在这时,王阿公的老伴跑过来,说王阿公不烧了,也不胡话了,醒了过来,还说要喝水。大家都松了口气,知道赵小五的怨气散了,不闹了。

第二天,大家又把赵小五的尸体埋回松树林的坟里,这次埋得更深了,还在坟周围撒了艾草灰,防止再出怪事。王阿公也慢慢好了起来,他跟大家道歉,说自己不该贪小便宜,拿赵小五的布包,差点害了自己,也害了大家。

三天后,陈道士来了。他在赵小五的坟前做了一场道场,念了半天咒,烧了符纸,洒了符水,说赵小五的怨气已经散了,晒尸咒也化解了,以后村里不会再出怪事了。

村民们都很高兴,李三郎也松了口气,他终于不用再担心娘和家里的怪事了。那天晚上,他睡得很安稳,没有听到脚步声,也没有闻到腐臭味儿,梦里还梦见赵小五对着他笑,说谢谢他把东西还给自己,他要回家看娘了。

后来,李三郎听说,苏州吴县有个姓赵的老太太,一直在等儿子回家,儿子叫赵小五,是个商人,去湖州做生意,一直没回来。李三郎托去苏州的商人,把赵小五的布包和玉佩带给了老太太,还跟她说了赵小五的事儿。老太太哭了很久,说谢谢湖州的村民,帮她儿子好好下葬,她会经常来湖州看儿子的。

从那以后,乌程县的人都知道,尸体不能暴晒,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要好好下葬,不然会引来晒尸咒,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每年夏天,要是有人在河边现尸体,村民们都会主动帮忙下葬,再也没人敢耽误了。

李三郎还是推着他的独轮车,在城里和村里之间奔波,只是每次路过东河沿的老槐树下,他都会停下来,往河边看一眼,想起宣和三年夏天的那场晒尸咒,想起赵小五,想起村民们一起帮忙的日子。他知道,人活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尊重生命,不管是活着的还是死去的,都该被好好对待——这是晒尸咒教会他的道理,也是他一辈子都不会忘的道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