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九州民间志 > 第69章 晒尸咒(第2页)

第69章 晒尸咒(第2页)

“愿意不愿意也得去说!”王阿公斩钉截铁地说,“那晒尸咒不是只找你家,再晒下去,整个村子都得遭殃!你就跟他们说,要是不想家里出怪事,就一起帮忙,不然到时候谁也跑不了!”

李三郎点点头,他知道王阿公说得对,现在不是怕麻烦的时候,要是村子里都闹起来,谁也好不了。他谢了王阿公,转身就往村里跑。

他先去了张二嫂家。张二嫂是个寡妇,家里就她一个人,平时跟李三郎家走得近。李三郎刚进院子,就看见张二嫂蹲在鸡窝前哭,鸡窝里的鸡都蔫蔫的,有两只已经死了,脖子歪着,跟王阿公说的周大户家的鸡鸭一样。

“二嫂,你咋了?”李三郎赶紧走过去。

张二嫂见是他,擦了擦眼泪:“三郎,你看我家的鸡,昨晚还好好的,今早起来就死了两只,剩下的也不精神,这可咋整啊?我就靠这几只鸡下蛋换点油盐钱呢!”

李三郎心里一沉,看来晒尸咒已经开始影响别人家了。“二嫂,你家的鸡是被晒尸咒害的!东河沿那具尸体晒了两天,怨气飘过来了,我家昨晚也闹怪事,水缸响,还有脚印。”

张二嫂一听“晒尸咒”,脸色一下子白了:“是那咒?那……那咋整啊?我一个女人家,可经不起折腾啊!”

“王阿公说,要化解咒,就得把那尸体好好下葬,再请道士做道场。我来是想找你一起,再去问问其他村民,大家一起凑钱凑力,把尸体埋了,不然这咒还得害更多人。”

张二嫂想都没想就点头:“我去!我跟你一起去!要是这事再闹下去,我家的鸡都得死光,我也活不成了!”

有了张二嫂的帮忙,李三郎心里有底多了。两人又去了村西头的赵老栓家,赵老栓是个猎户,胆子大,家里有把猎刀。刚到门口,就听见赵老栓在骂骂咧咧:“这破狗,昨晚叫了一晚上,今早起来就蔫了,咋踹都不动,真是邪门!”

李三郎和张二嫂进去一看,赵老栓家的大黄狗躺在地上,舌头吐出来,已经没气了。赵老栓见他们来,皱着眉头:“你们来干啥?我家正晦气呢!”

“老栓哥,你家的狗是被晒尸咒害的!”张二嫂赶紧说,把李三郎家的怪事和自己家鸡死的事儿说了一遍,“现在只有把东河沿那具尸体埋了,请道士做道场,才能化解咒,不然你家还得出事!”

赵老栓愣了愣,他也听过晒尸咒的传说,只是没当回事,现在自家的狗死了,才有点害怕:“真……真有这么邪乎?”

“咋没有?三郎家昨晚闹鬼,我家鸡死了两只,你家狗也死了,这还不够明显吗?”张二嫂急道。

赵老栓摸了摸下巴,想了一会儿:“行!我跟你们一起去!我就不信这邪咒能咋地,要是真有啥东西,我这把猎刀也不是吃素的!”

有了赵老栓这个胆子大的,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加入。大家挨家挨户地说,有的人家已经出现了怪事,比如水缸里的水变浑、孩子哭闹不止,一听能化解,都愿意帮忙;有的人家还没出事,但怕以后遭殃,也跟着一起去了。没一会儿,就凑了二十多个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大家先去找里正,里正见这么多村民都来了,也松了口气:“我其实也急,就是怕没人愿意帮忙。既然大家都愿意,那咱就赶紧去东河沿,把尸体抬回来,找个地方埋了。棺材的话,我家还有个旧木箱,虽然小了点,但也能凑合用。”

村民们都没意见,大家扛着锄头、铁锹,提着水桶,往东河沿走去。日头还是那么毒,晒得人头皮麻,可没人敢抱怨,都想着赶紧把尸体埋了,化解咒。

到了东河沿,那具尸体还在河边,只是比昨天更臭了,苍蝇也更多了,嗡嗡地围着转,看得人恶心。赵老栓找了块布,蒙住口鼻,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把尸体翻过来——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汉子,脸已经泡得白,五官有点模糊,但能看出长得还算周正,手里还攥着个布包,布包已经湿透了,里面好像有啥东西。

“大家搭把手,把他抬到木板上。”里正喊着,几个年轻的村民赶紧找了块木板,铺在地上,赵老栓和另外两个汉子小心翼翼地把尸体抬上去,用绳子捆好,防止掉下来。

就在这时,李三郎突然现尸体的腰间挂着个小牌子,上面刻着字,因为泡了水,字有点模糊。他走过去,用手擦了擦牌子上的水,看清了上面的字——“赵小五,苏州吴县人”。

“里正,他叫赵小五,是苏州吴县的!”李三郎喊道。

里正走过来一看,点了点头:“原来是苏州来的商人,估计是坐船来湖州做生意,翻了船淹死的。可惜啊,这么年轻就没了。”

大家都叹了口气,没人再说话,默默地抬着木板往村外的山坡走去。那里有片松树林,平时村里有人死了,要是没钱买坟地,就埋在那儿。

到了松树林,几个汉子拿起锄头铁锹,开始挖坑。土很硬,一锄头下去,只能挖个小坑,汗水顺着他们的脸往下淌,滴在土里,很快就干了。女人们则在旁边收拾尸体,用干净的布把他擦干净,又把里正拿来的旧木箱打开,铺了点干草,准备把尸体放进去。

张二嫂打开尸体手里的布包,里面是几锭银子和一张纸,纸已经湿透了,字迹模糊,只能看清“回家”“娘”几个字。张二嫂鼻子一酸,眼泪就下来了:“这孩子,肯定是想回家看娘,才坐船来的,结果……”

其他女人也跟着抹眼泪,男人们挖着坑,也没了声音,心里都有点不好受。李三郎看着那张纸,想起自己的娘,要是自己在外头死了,娘肯定也会哭得死去活来,心里像被针扎似的疼。

挖了快一个时辰,坑终于挖好了,有一人多深。大家小心翼翼地把尸体放进木箱里,再把木箱抬进坑里,开始填土。土一锹一锹地盖在木箱上,很快就堆起了一个小土包。里正找了块木板,在上面写上“赵小五之墓,苏州吴县人,宣和三年夏葬于此”,插在土包前。

“好了,先这样吧,等请了道士做了道场,这咒就能化解了。”里正拍了拍手上的土,对大家说。

村民们都松了口气,觉得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可李三郎却总觉得不对劲,他看着那个土包,总觉得有啥东西没做,心里还是慌慌的。

回到家,娘见他回来了,赶紧问:“咋样了三郎?尸体埋了吗?”

“埋了,娘,在村外的松树林里,还立了块木牌。”李三郎坐在炕沿上,喝了口娘递过来的水,“可我总觉得不对劲,好像有啥东西没弄好。”

“能有啥不对劲?埋了就好,等道士来了做了道场,就没事了。”娘安慰他。

可李三郎还是睡不着。到了晚上,他又听见院子里有声音,这次不是水缸响,是脚步声,轻轻的,从门口走到窗户下,又走回门口,来来回回,好像在找啥东西。他不敢出去看,缩在被子里,直到天快亮了,脚步声才消失。

第二天一早,李三郎刚起床,就听见外面有人喊:“王阿公病倒了!王阿公病倒了!”

他赶紧跑出去,只见几个村民抬着王阿公往城里去,王阿公躺在门板上,脸色通红,嘴唇干裂,嘴里还胡话:“别找我……我不是故意的……把东西还给你……”

李三郎心里一沉,赶紧拉住一个抬门板的村民:“咋回事?王阿公咋突然病倒了?”

“不知道啊,今早我去叫王阿公,就看见他躺在炕上,烧得厉害,还说胡话,喊着‘把东西还给你’。”那村民说,“里正让赶紧抬去城里的医馆看看,不然怕不行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