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 > 第319章 兵盛半壁一(第3页)

第319章 兵盛半壁一(第3页)

他严格筛选,确保选出的每一名军士都身强力壮、武艺娴熟。

另一边,张定理则按照谭威的指示,动用沙城的税银赶赴青塘购买战马,又派人前往西安府采购精铁等物资,忙得不可开交。

他虽对散尽积蓄仍有顾虑,但既然劝谏过且已接到明确命令,便一心扑在执行上。

其实谭威的这些手下,虽说人品良莠不齐,但是执行力真的没得说,哪怕嘴上抱怨,但是手上绝不耽误。

紧接着谭威又下了一道新令,要将沙城官办铁匠营的全部人员和财产迁往蓝池。

本来这样做对沙城的继任者来说并不公平,相当于掏空了沙城的根基,但为了让蓝池快展,增强核心实力,也只能如此。

毕竟在乱世之中,只有集中资源才能站稳脚跟。

铁匠营的小工们得知要迁往蓝池的消息后,顿时陷入慌乱。

他们舍不得在沙城的高薪,又对蓝池这个胡汉杂居的城池充满疑虑,纷纷议论:

“好好的怎么就要迁走了?蓝池那边是不是不如沙城安稳啊?”

有人甚至收拾起简单的行李,却又不知该去该留,一时间人心惶惶。

徐悠按照谭威的授意,在沙城各处贴出标语,号召百姓支援蓝池建设。

百姓们看到标语后,心里都有些不安,担心自己的钱袋会受损。

不少人跑到衙门附近,向小吏打听情况:

“官爷,这支援蓝池,是不是要咱们出钱出力啊?不会要加税吧?”

小吏们也接到了通知,耐心向百姓解释:

“大家放心,只是号召自愿支援,没说要加税。”

百姓们将信将疑,但见小吏说得肯定,又没听到任何增税的风声,心里才稍稍安定。

谭威在蓝池收到沙城的消息,得知一切都在按计划推进,满意地点点头。

他清楚迁走铁匠营会引起一些波动,但这是增强蓝池实力的必要之举。

张定理的踏实和徐悠的执行力让他很放心,有这两人在沙城主持事务,他便能集中精力应对钦差和西北的其他局势。

齐葆驰虽仍有怨言,但在徐悠的协调下,也开始配合工作,确保铁匠营的迁移事宜顺利进行。

谭威其实是以一种类似上帝视角的思维谋划着全局,心里早已定下三招计策:刷标语是为了哄住沙城百姓和即将到任的继任者苗刚晨,让他们暂时放下戒心;等钦差宣读圣旨之后再迁移官属家眷,以此掩盖掏空沙城资源的真实意图;同时上奏朝廷,禀报鞑子的军事威胁和定西署督的马氏联姻动向,声称集中沙城财力武装联军是为了公事,绝无私心。

这三招都基于事实,却又巧妙地隐藏了真实目的,让人难以抓住把柄,足以让崇祯皇帝相信他的安排合情合理,所以他才敢用这些非常手段来增强蓝池的实力。

在这个交通和通讯都十分落后的时代,百姓们只能靠官府的告示和街头的传言了解外面的事,面对沙城的变动,不少人陷入了两难。

铁匠营的匠人们更是如此,高技能的大师傅们盘算着,蓝池虽说是胡汉杂居,但铁匠营的高薪待遇摆在那里,去了未必不是好事,大多选择跟随迁移;而工钱较低的小工们则更愿意留在沙城,私下里盼着大师傅们走后,自己能有机会涨薪,日子能过得宽裕些。

沙城经过三年的展,早已成为西部的商贸中心,“落魄必闯西沙城”这句话成了商人们的口头禅。

来自各地的商人云集于此,不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商机,也让各类商品的流通成本大大降低。

这就像后世的物流中心一般,一旦货物在某一地集中存储交易,那此地后面必定伴随着商业会出现服务业和娱乐业,再后面地产、中介、文化随之也会繁荣。

这些商人有着敏锐的嗅觉,面对沙城的变动,他们做出了与匠人和小工截然不同的选择。

有商人听说蓝池正在快展,觉得那里潜藏着新的机遇,已经开始着手在蓝池开设分号;也有商人认为沙城根基深厚,短时间内不会衰落,选择继续留在沙城扩大经营;还有些消息灵通的商人,一边维持着在沙城的生意,一边派人去蓝池打探情况,随时准备根据局势调整策略。

他们不像匠人那样依赖固定的营生,也不像小工那样只盯着眼前的薪资,而是从更长远的商业利益出做出选择。

其实谭威的这些安排真有点拆东墙补西墙的意思,但在乱世之中,只有让蓝池快强大起来,才能在复杂的西北局势中站稳脚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