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固原百姓大多世代生活在故土,‘故土难离’的情结很深,对迁居蓝池自然满心不舍,有牢骚也属正常。等他们在蓝池安定下来,日子好过了,这些情绪慢慢就会消散。”
谭威点了点头,转而话锋一转,问赵岩:
“你是真的信佛吗?”
赵岩闻言,神色变得有些沉重,坦言道:
“属下从军以来,杀人无数,单是指挥康仓、固原这两场战役,亲手下令斩杀的敌人就过万。这些日子,常常梦到战场上的血腥场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夜夜被噩梦缠绕。唯有静下心来念《心经》,才能稍稍驱散噩梦,求得片刻安宁。”
谭威听后,心里微微一沉,意识到这是长期高压作战下产生的心理焦虑。
他暗忖,看来不仅要关注军士的衣食住行和装备补给,还得重视他们的心理调节,不然时间久了,怕是会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他想了片刻,对赵岩说:
“接下来圭圣军应该好好休整一番,守住营州和蓝池这两块地盘,暂时不再扩张。就像拉弓射箭,弓弦绷得太紧容易断,军队也需要喘口气。”
赵岩听了这话,心里顿时松了口气,连日来的疲惫仿佛也减轻了几分。
但他随即又担忧起来:
“都督能这样想自然是好,可属下担心塘州的可萨重兵不会给咱们休整的机会。他们一直对咱们虎视眈眈,说不定很快就会来犯。”
谭威却不知可否,依据手头的情报冷笑一声:
“你尽管放心。塘州的可萨军看似人多势众,实则是乌合之众。他们的援军在外征战已久,早已疲惫不堪,粮草消耗巨大却毫无战功,这样耗下去,塘州方面终将不堪重负,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撤军送客。”
两人一边沿着街道往前走,一边继续交谈。
陆惟君等几位将领远远跟在后面,保持着五六米的距离,不打扰他们议事。
谭威和赵岩聊起军队休整的具体安排,从军士的轮休制度到后勤补给的调配,都一一细致商议。
赵岩对谭威的部署十分赞同,觉得这样既能让弟兄们得到休息,又能稳固现有地盘,确实是目前最好的策略。
他心里对谭威的敬佩又深了几分,觉得都督不仅有勇有谋,更懂得体恤下属。
谭威则想着,等军队休整得差不多了,还要好好研究一下如何改善军士的心理状态,或许可以让悟法多在军中讲经,或者组织一些简单的娱乐活动,帮助他们缓解压力。
两人一路走一路聊,气氛十分融洽。
谭威偶尔会指着路边的房屋和街道,询问赵岩对百姓安置的看法,赵岩也一一提出自己的建议。
他们都希望能让迁来的百姓尽快适应蓝池的生活,让这里真正成为安稳的家园。
跟在后面的陆惟君等人见谭威和赵岩相谈甚欢,也都放下心来。
他们知道,只要两位主心骨意见一致,军队就不会出大问题。
只是清点人数时,大家现少了一个人,唯有张小甲不知去向,没人知道他跑到哪里去了。
众人心里虽有些疑惑,但也没太在意,想着他或许是被什么事耽搁了,过会儿自会赶上来。
路上赵岩对谭威对塘州局势的分析很是认可,顺着话题提议调整雉鸡峡的防守队伍:
“都督,蓝池防线可以分南北两线部署。南线固原那边有黄崇部驻守,局势稳定,无需额外设防;北线则要以雉鸡峡为重点,那里是抵御外敌的关键。”
他看谭威点头认可,便说出具体安排:
“属下建议让陈凌的三千沙城军替代损失惨重的靖安军驻守雉鸡峡,靖安军伤亡太大,该回城好好休整了。新的北线可以设三道防线,沙城军与辟州军守雉鸡峡作为第一道,徐悠的独立军居中负责增援,同时剿灭小股来犯的骑兵,作为第二道;蓝池城外的圭圣军则作为战略预备队,构成第三道防线。这样层层布防,可保北线无虞。”
谭威听完连连称赞:
“这个方案很好,靖安军伤亡过半,早就该休整补充了,你考虑得很周全。”
他心里觉得赵岩不仅善战,在防务部署上也越来越有章法,确实是难得的将才。
两人边走边议,很快行至南城区入口。
这里挤满了从固原迁来的百姓,临时搭建的棚屋错落有致,孩童的哭声、都督的打骂声、狗叫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活气息,却也透着几分杂乱。
谭威让随行的亲卫们收起武器,叮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