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凤唳九霄倾天下 > 第414章 密诏九锡监国(第1页)

第414章 密诏九锡监国(第1页)

昭元帝那未尽的“拟诏”二字,如同悬在乾清宫上方的利剑,寒光凛凛,无声地搅动着本就暗流汹涌、危机四伏的朝局。皇帝再次陷入昏沉,张院判和太医院众位国手拼尽全力,耗尽毕生所学,也只能勉强维持龙榻上那一线微弱的生机,如同风中残烛,摇曳不定。无人敢断言陛下何时能再清醒,甚至……能否再清醒,绝望的气息悄然弥漫开来。

宗正寺卿,年高德劭、历经三朝的老亲王君肃,在殿内众人各怀心思、或探究或忧虑的复杂注视下,步履沉重地踏入寝殿。他须皆白如雪,面容肃穆如古井深潭,对着龙榻上无声无息的帝王深深一揖,浑浊的老眼中是难以言喻的沉痛与早已洞悉一切的悲凉了然。大太监高无庸无声地将他引至侧旁的偏殿,皇后周氏、苏贵妃等人虽心急如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却也不敢硬闯这御前禁地,只能在正殿焦灼不安地踱步等待。

时间一点点流逝,每一刻都无比煎熬,沉重得令人窒息。更添几分神秘与揣测的是,德妃赵氏随后竟被单独唤入那紧闭的偏殿门内。偏殿内烛火昏黄摇曳,光影在墙壁上跳动,映照着宗正寺卿提笔时那因肩负重任而微微颤抖的手腕,也映照着德妃那张苍白如纸却强自维持镇定的脸,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

约莫一个时辰后,那扇隔绝内外的偏殿门终于沉重地打开。宗正寺卿君肃手捧一个明黄绸缎包裹的紫檀木匣,神色疲惫而凝重如山岳。德妃紧随其后,眼眶微红,低垂着头,仿佛承受着千钧重压,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如利箭般聚焦在那个小小的木匣之上——那里,很可能装着决定天圣王朝未来国运、主宰无数人生死的命运之书!

君肃走到龙榻前,对着昏迷不醒的皇帝再次深深躬身,然后转向殿内翘以盼的众人,声音苍老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一字一句清晰道:“陛下口谕:朕若有不测,以此匣中之诏行事。”言毕,他将那承载着帝国未来的紫檀木匣,极其郑重地交到掌印太监高无庸手中。

高无庸双手接过,双臂微沉,如同捧着千斤重担,脸色也凝重到了极点。

“老亲王,”皇后周氏再也按捺不住,抢步上前,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尖锐,“陛下……陛下究竟立下何诏?”她的目光死死锁住那个木匣。

君肃目光缓缓扫过神色各异、屏息凝神的众人,沉声道:“陛下口谕,此诏内容,非至其时,不得开启。唯嘱托老臣与德妃娘娘……共同守护此诏,待……待新君继位之时,当众宣读,以定国本。”他刻意回避了诏书的具体内容,只强调了诏书至高无上的封存状态与守护职责,此刻落在了宗正寺和他自己,以及德妃身上。

这个模糊而充满限制的答案,如同一瓢冰水浇在烧红的烙铁上,瞬间激起了更猛烈的嗤响和弥漫的猜疑!

不得开启?共同守护?新君继位时宣读?

这遗诏到底写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内容?需要如此严苛保密?为何偏偏选中了德妃?难道陛下真的属意四皇子?!太子党诸人的心,沉到了冰冷刺骨的深渊。苏贵妃和三皇子也惊疑不定,德妃平日不显山不露水,温顺低调,竟在最后关头被陛下委以如此关乎国本的重任?四皇子君临轩眉头紧锁如川,看向自己母亲的眼神充满了深深的不解与难以言喻的担忧。

君临渊面色沉静如水,心中却如惊涛拍岸,飞盘算。父皇此举,绝非单纯指定继承人那么简单!以他对父皇心术手腕的了解,这更像是一种极其高明、深谙制衡之道的帝王心术!遗诏内容成谜,守护者又是相对中立、且在清流文官中素有清誉的德妃,这就给各方蠢蠢欲动的势力都套上了无形的枷锁——在皇帝真正龙驭宾天之前,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否则就是公然质疑遗诏的真实性,挑战宗正寺和德妃所共同代表的“先帝遗命”的权威!

高无庸捧着那沉重的紫檀木匣,在宗正寺卿君肃和德妃赵氏的目光“见证”下,当众将其锁入一个特制的、需要两把钥匙才能同时开启的金匮之中。一把钥匙由宗正寺卿君肃郑重收起,另一把,竟真的在众目睽睽之下,交给了德妃赵氏!

德妃颤抖着伸出手,握住了那枚冰冷刺骨的金钥,只觉得一股千钧之重瞬间坠入血脉,手心瞬间被涔涔冷汗浸透。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和她身后的家族,乃至她唯一的儿子君临轩,都被这枚钥匙推到了风口浪尖的最中央,成为风暴之眼。无数双或明或暗的眼睛会死死盯着她,揣测她的一举一动,甚至……图谋她手中这枚关乎国运的钥匙。她下意识地看向君临渊,眼神复杂难辨,交织着无助的求助与深深的忌惮。

“德妃妹妹,”皇后周氏忽然开口,脸上挤出几分极其勉强的笑容,眼底却无半分暖意,“陛下将此关乎社稷的重任托付于你,妹妹责任重大,如履薄冰。这钥匙,可千万要收好了,莫要辜负了陛下的信任。”话语中的敲打、警告与毫不掩饰的威胁之意,昭然若揭。

苏贵妃也立刻阴阳怪气地接道,声音甜腻却暗藏机锋:“是啊,德妃姐姐一向谨慎持重,定不会辜负陛下信任。只是这深宫险恶,步步惊心,姐姐可要当心,莫要被什么‘意外’惊扰了,失了分寸才好。”她意有所指地瞥了一眼君临渊身侧的萧云倾。

萧云倾心中冷笑。苏贵妃这色厉内荏的威胁,恰恰暴露了她内心的不安与恐慌。她面上不动声色,只是不着痕迹地微微靠近君临渊,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气音低语:“王爷,那金匮之秘……若我所料不差,遗诏内容,恐怕是‘加渊亲王九锡,摄朝政’。”

君临渊眼底精光骤然一闪!九锡!古之天子赐予功勋盖世、威望震主之诸侯的最高礼遇,象征摄行国政的无上权柄!父皇在最后时刻,竟想用这种方式,将他推上摄政之位?既是对他能力与不世功绩的认可,又未直接废黜太子,留下缓冲和制衡的空间(让德妃守护遗诏)?这确实是父皇一贯深沉莫测的手腕!

然而,这“九锡”是辅政的权杖,又何尝不是催命的符咒?太子党、三皇子党、乃至那些根基深厚的守旧勋贵,如何能容忍他一个亲王执掌如此滔天权柄?遗诏一日不宣,其内容便一日是悬在所有人头顶的利剑,各方势力就一日不会死心,德妃和宗正寺卿,将成为所有野心家日夜觊觎、图谋不轨的目标!

就在这气氛紧绷到极致、仿佛一根弦即将崩断之时,一名小太监连滚爬爬、面无人色地冲入寝殿,声音带着哭腔和极度的恐惧:“不好了!陛下……陛下又吐血了!张院判……张院判让快……快准备……”他瘫软在地,后面的话无需再说,已如重锤击在每个人心头。

“准备”什么?自然是准备……后事。

寝殿内瞬间陷入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仿佛停滞。随即,压抑的哭声、绝望的惊呼猛地爆出来,如同决堤的洪水。所有人的目光,带着最后的惊惶与绝望,再次死死聚焦于龙榻上那气息奄奄、随时可能撒手人寰的帝王。

遗诏已成,金匮已锁,而亲手缔造这一切、将帝国命运悬于一线的昭元帝,却再次陷入更深的、无边无际的昏迷之中。龙驭宾天,似乎只在瞬息之间。整个天圣王朝的命运,也随着那龙榻上渐弱的呼吸,一同坠入了深不见底的迷雾之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