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昉正在伏案疾书时,殿门被轻轻叩响。
"殿下,狄将军求见。"内侍恭敬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赵昉手中的笔微微一顿,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小片。他抬头看了看更漏,已是子时三刻,岳父深夜来访必有要事。
"快请。"他放下毛笔,整了整衣冠。
殿门开启,狄青一身戎装大步而入,甲胄在烛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这位年近五旬的将军身形挺拔如松,眉宇间的英气丝毫不减当年。
"岳父大人深夜前来,可是有紧急军情?"赵昉起身相迎。
狄青抱拳行礼,沉声道:"殿下,西北急报。"他从怀中取出一封火漆密信,"西夏元昊亲率五万大军,已攻破保安军,正向延州逼近。"
赵昉接过密信,手指微微紧。他快浏览信中内容,眉头越皱越紧:"保安军守将殉国。。。。。。延州告急。。。。。。"
"殿下,老臣请命即刻启程赴边。"狄青的声音沉稳有力,"延州若失,关中危矣。"
赵昉深吸一口气,目光炯炯地看着狄青:"岳父,我正欲向父皇举荐您为西北统帅。只是朝中阻力不小,韩相公。。。。。。"
"老臣明白。"狄青苦笑一声,"韩相公门生故旧遍布朝堂,老臣一介武夫。。。"
"不!"赵昉突然提高声音,"大宋需要的正是岳父这样的良将!"他快步走到案前,拿起写了一半的奏章,"您看,我已列举了三条理由。。。。。。"
狄青接过奏章,就着烛光细读。读着读着,他的眼神渐渐亮了起来。
"殿下竟对老臣的战绩如此了解。。。。。。"狄青的声音有些哽咽,"连宝元二年的夜袭都。。。。。。"
赵昉正色道:"岳父,这不是为了私情。大宋江山,需要您这样的将领来守护。"
正当二人交谈之际,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殿下!官家急召!"王德的声音透着惊慌,"韩相公也在垂拱殿,说是。。。。。。说是要举荐种世衡将军挂帅。。。。。。"
赵昉与狄青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走!"赵昉抓起奏章,"岳父随我一同面圣!"
垂拱殿内,烛火通明。赵祯端坐在御案后,神色疲惫。韩琦站在下,正在侃侃而谈:
"。。。。。。种将军熟悉西夏内情,其和尚原计曾让元昊自断臂膀。此次。。。。。。"
"父皇!"赵昉大步进殿,行礼道,"儿臣有本奏!"
赵祯抬眼,看到紧随其后的狄青,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昉儿这么晚。。。。。。狄卿也来了?"
韩琦转身,看到狄青时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如常:"狄将军深夜入宫,可是边关有变?"
狄青抱拳行礼,却不答话,目光看向赵昉。
赵昉上前一步,将奏章呈上:"父皇,儿臣认为西北统帅人选,狄将军最为合适!"
韩琦立刻反驳:"殿下此言差矣!狄将军虽勇,但好水川之败。。。。。。"
"好水川是韩相公主帅!"赵昉突然提高声音,殿中众人都是一惊。
赵祯皱眉:"昉儿!"
赵昉深吸一口气,平复情绪:"父皇恕罪。但儿臣必须说,韩相公在好水川轻敌冒进,致使数万将士埋骨他乡。而狄将军。。。。。。"
他转向韩琦,目光如炬:"韩相公可知,狄将军在泾原时,曾以三千骑兵破西夏万人?可知他训练的蕃落骑兵让元昊闻风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