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连一向以孤臣,清流自居的温体仁都不敢“仗义执言”!
可见这朝堂之上东林人势力大到什么地步!
他们搞走了浙党,他们其实和浙党也一样,翻来覆去,翻来覆去啊。
“叶阁老,你怎么看呢?”
“回陛下,战场离我们千里之外,臣的意思是立刻派信使去山西,告知边军将领,严防死守!”
“不能两面夹击,和余令成尾夹击之势么?”
兵部尚书董汉儒走出朝列,朝着朱由校轻声道:
“陛下,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粮草,人员安排等诸多大事都需要从长计议!”
朱由校闻言歉意的笑了笑:
“嗯,是朕的想法过于肤浅了!”
见皇帝虚心纳谏,兵部尚书董汉儒退出朝列。
叶向高忍不住看了皇帝一眼,拱手后再次低声询问道:
“陛下,河套之事需要决议!”
朱由校抬起头轻声道:
“榆林卫之事在千里之外!”
简单的一句话,直接表明态度,叶向高一愣,再度拱手道:
“老臣请陛下收回余令手中尚方宝剑,天子之剑,余令性子暴躁,是祸非福!”
“我等附议!”
朱由校望着群臣应和的场面笑了,抬起头认真道:
“余大人是性子不好,可朝中的某些人却要用手段灭人的族,祸焉?福焉?”
朱由校现在的胆子大了,底气也足了。
他的底气有来自余令手中的尚方宝剑,但更多的还是来自御马四卫。
先前的几百人,如今已经达到四千。
养这些人的军饷都是魏忠贤搞来的,真是有钱好办事。
朱由校知道魏忠贤有很多事瞒着自己。
比如他在城里安置一处宅院,比如他贪污受贿。
比如徐大化、霍维华、孙杰这些御史开始依附他。
朱由校其实什么都知道。
朱由校一点也不担心魏忠贤做大。
他的根在宫里,他的根在自己这里,没有自己,他什么都不是。
一道口谕,陈默高就能轻易的解决他。
因为他是阉人,他是自己阳光下的影子。
“陛下,臣侯恂、江日彩有事禀告,臣等愿意为国举才,神宗四十六年恩科进士袁崇焕愿以身许国……”
朱由校一愣,回过神来忍不住道:“谁?”
“袁崇焕!”
朱由校想起来了,前不久兵部也推荐了这个人。
他自荐去辽东,在兵部的询问中,排兵布阵对答如流。
朱由校记不住这个人,但记得他的话。
这个人太狂了,成了经天纬地之才,寸功未立,出口就是平定辽东。
他说:“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