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羽心中大定,忙不迭地道:“微臣必当尽心竭力,维持各族太平,为大王分忧。”
高楷希望和各族和平相处,他们又何尝不是?
这份封赏,着实和他设想不谋而合。
高楷笑问:“你有几个儿子?”
谢羽恭声道:“微臣共有五子。”
高楷微微点头:“待来日,你可送一子到长安,入太学,增广见闻,学习我汉家经典。”
谢羽欣然领命:“谨遵大王之令。”
入太学,沐浴中原文化,和达官贵人子弟交往,这可是旁人梦寐以求之事。
待他告退,夏侯敬德嘟囔道:“区区一介蛮人,怎可授予刺史、郡公之位,还封妻荫子?”
高楷笑了笑:“既然要施恩,就得施得重一些,否则,小恩小惠,怎能让人心服?”
章琼蹙眉道:“大王,封他为郡公倒也罢了,为何让他做刺史?”
“这岂非分封,长此以往,牂州成了他一家一族之地?”
高楷淡声道:“涪陵江以南,大多数为蛮人,地广人稀,遍布烟瘴之气,难以直接统治。”
“倒不如让他们自治,朝中稍加管束即可。”
“况且,这牂州只是羁縻州,无碍大局。”
徐晏清赞同:“这些时日,微臣遍览黔中道风土人情,恍然觉,这些蛮人竟无牛耕,仍是刀耕火种。”
“也不知精耕细作,只把粮种往野地里一抛,便听天由命。”
“此外,他们没有文字,仍刻木为契,也无城郭,只依傍山险安寨聚居。”
“即便授予刺史之位,一时半会也改不了蛮人习俗。”
高楷颔:“先把蛮人山寨纳入版图,让他们学习汉家文字、耕作、语言,移风易俗。”
等他们都写汉字,说汉语,穿汉服,尊孔孟之道,风俗一致,也就直接纳入中原王朝统治了。
“是!”众人心悦诚服。
李元崇笑道:“这位谢郡公,所言却有不实之处。”
“依末将看来,他率先投靠,既是打头阵,也是想着大王独一份重赏。”
毕竟,千金买马骨,为了安抚各族,高楷必要封赏,以示恩德。
谁第一个来,自当重加赏赐。
夏侯敬德冷哼:“此人油嘴滑舌!”
“分明是聚众来犯,竟美其名曰,仰慕大王威名,可笑!”
高楷不以为意,笑道:“蛮人自有其生存之道,无可厚非。”
“莫要再说这话,今后,须得和睦相处。”
“是!”
另一头,谢羽回返营中,谢源、谢宝姜与一众蛮人领立马迎了上来。
“大哥,如何了?”
“秦王可接纳我们?”
众人七嘴八舌地询问,掩不住心中急切。
谢羽笑道:“你们大可放心,秦王仁德,不光封我为牂州刺史、夜郎郡公,还让我一子做官。”
“果真么?”众人又惊又喜。
谢羽颔,给众人吃了个定心丸:“秦王金口玉言,当着群臣之面所说,怎能作假?”
谢源大喜:“秦王竟如此慷慨,我这就上表归附。”
谢宝姜不甘示弱:“我族中儿郎,也以秦王马是瞻。”
至于僚人、濮人、越人等一众领争先恐后,前往沅陵城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