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沧盐本草记 骨脂仙缘下卷(第2页)

沧盐本草记 骨脂仙缘下卷(第2页)

修订府志时,吕文扬还特意加入了“口传知识”的部分——比如王阿公说的“盐卤地种骨脂,沟深一尺五”,李婶的“骨脂配艾,痹痛不在”,还有老药农传下来的“盐炒骨脂治腰痛,酒蒸骨脂助肾阳”。他在文末写道:“沧州骨脂之传,非一人之功,是乡邻口耳相授,是农书与实践相融,方有此盐碱地之本草传奇。”

府志定稿那天,知府亲自来吕家村,把刻好的“沧州骨脂”石碑立在骨脂坊前。石碑上除了府志的记载,还刻着吕文扬的种植笔记摘要。村民们围着石碑,有的念,有的看,脸上都带着骄傲——这石碑上刻的,不仅是补骨脂的故事,更是他们用双手改变土地的故事。

第八卷薪火相传满沧洲

光绪三十三年春,吕文扬已经三十岁了,药田扩到了百十余亩,周边十几个村落都跟着种补骨脂,沧州骨脂的名声传到了山东、山西,甚至江南。可吕文扬却有了新的心事——他想收徒弟,把种骨脂、识本草、治寒疾的本事传下去。

他选了三个徒弟:一个是村里的孤儿狗蛋,手脚勤快,对药田格外上心;一个是县城药铺的伙计小林,识得些药材,想学着炮制;还有一个是知府推荐的年轻人,叫张砚,读过书,懂医书,能帮着整理笔记。

教徒弟时,吕文扬最看重“实践”。第一天带他们去药田,他让狗蛋挖沟渠,特意嘱咐:“沟要直,深要够,不然雨水排不出去,盐就冲不走。你看这土,泛白的地方要多挖几锹,把盐土翻到上面,让太阳晒透。”他让小林炮制补骨脂,手把手教他控制火候:“盐炒骨脂,火要文火,炒到种子黄,不能糊,一糊药效就没了。你闻,这香味出来了,就差不多了。”他让张砚整理病案,教他辨证:“同样是腰痛,有的人脉沉迟,是肾寒;有的人脉弦紧,是寒湿。肾寒用盐炒骨脂配肉桂,寒湿用骨脂配独活,不能混。”

有次,张砚遇到个病人,说自己怕冷、腹泻,却分不清是脾寒还是肾寒。吕文扬带他去诊脉,见病人舌苔白腻,脉沉缓,说:“脾寒的人,腹泻多在饭后,还会腹胀;肾寒的人,腹泻多在五更,还会腰痛。这个病人是饭后腹泻,是脾寒,用补骨脂配干姜、白术,就能治好。”张砚记在本子上,后来用这个方子治好了好几个病人,特意来谢吕文扬:“师父,您说的‘辨证’,比书本上的清楚多了!”

这年秋天,沧州遭遇了蝗灾,周边的庄稼都被啃得精光,可补骨脂田却没怎么受损。原来吕文扬早有准备,带着徒弟和村民们,在药田周边种了艾草——蝗虫怕艾草的味道,不敢靠近。狗蛋看着完好的药田,笑着说:“师父,您这法子真管用!要是别的庄稼也种上艾草,就不怕蝗虫了。”吕文扬点点头:“本草和庄稼,和人一样,都是相互帮衬的——艾草护骨脂,骨脂改土地,土地养人,这就是天道循环。”

蝗灾过后,官府统计收成,吕家村的补骨脂不仅没减产,还比去年多收了两成。知府特意上奏朝廷,表彰吕文扬“改良盐碱,传医授农”,朝廷赏了他“九品农官”的头衔。可吕文扬还是每天去药田,和徒弟们一起除草、浇水、炮制药材,只是偶尔会坐在田埂上,看着远处的盐卤滩——那里如今已种满了补骨脂和庄稼,春天是嫩绿,夏天是紫花,秋天是金黄,再也不是当年那片荒凉的白。

有天傍晚,狗蛋问他:“师父,您说咱这沧州骨脂,能传多少年?”吕文扬望着夕阳下的药田,风吹过,补骨脂的荚果出簌簌的声响,像在说话。他笑着说:“只要还有人想着改好土地,想着用本草治病,这骨脂就会一直传下去。你看这种子,今年收了,明年种,种在地里,长在人心,就能传一辈又一辈。”

狗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捡起一颗掉在地上的补骨脂种子,黑亮饱满,握在手里,像握着一颗小小的太阳。

结语

光绪三十四年冬,吕文扬把骨脂坊交给三个徒弟打理,自己则带着一本新抄的《沧州骨脂录》,走遍了沧州的盐碱地——他想把更多野生本草记下来,想教更多人改良土壤。这年冬天,沧州下了场大雪,雪覆盖了药田,也覆盖了曾经的盐卤滩,白茫茫一片,却藏着来年的绿意。

后来,《沧州府志》里这样记载:“光绪间,药农吕文扬于盐卤滩得补骨脂,灌排洗盐,秸秆覆垄,以草木灰、淤土改良土壤,遂使寸草不生之地,变为药粮之乡。其骨脂性温,善驱寒疾,治肾虚、泄泻、痹痛皆效,人称‘沧州骨脂’。文扬传种植之法,授炮制之术,录病案,补志书,使盐碱地生奇迹,本草道传四方。”

再后来,吕家村的孩子们,从小就听着吕文扬的故事长大,他们知道,曾经有个药农,用一把补骨脂种子,把盐卤滩的苦,酿成了满沧洲的甜;他们知道,本草不仅能治病,还能改变土地;他们知道,只要人心贴着土地,再贫瘠的地方,也能长出希望。

如今,沧州的盐碱地早已变成了良田,补骨脂依旧在田间生长,淡紫色的小花随风摇曳,辛香漫过田埂,漫过村庄,漫过一代又一代沧州人的岁月。而吕文扬的故事,像补骨脂的种子一样,埋在沧州人的心里,生根芽,从未褪色。

赞诗

沧溟之滨古盐滩,霜白土硬草难安。

吕生寻得骨脂草,性温辛烈克卤寒。

灌排洗盐开新境,秸秆覆垄保墒安。

根泌奇津改土性,药香漫野破荒残。

治疝止泻疗寒痹,救厄扶危解民难。

口传经验补文献,农书实践两相参。

薪火相传满沧洲,盐碱终成富庶坛。

莫道本草无神力,人心向土即奇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