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条约的每一个字,都必须符合大明的利益。”
“战败的一方可以割地赔款,但绝不能让他彻底灭亡。战胜的一方可以得到好处,但绝不能让他强大到可以统一这片土地。”
“每一次谈判,都是下一次战争的开始。每一次和平,都孕育着更深的仇恨。”
朱和埸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嘲弄。
“我们要让他们打,打累了就谈,谈好了再打。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这片土地上所有的财富、所有的资源、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源源不断地流入我大明的国库。直到他们的骨气被彻底打断,精神被完全阉割。”
“到那时,天竺对于大明而言,就只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库和商品倾销地。朕不需要派一兵一卒,就能牢牢控制住它的命脉。”
殿内一片死寂。
事实上,关于印度,朱和埸想了很久很久。(的确很久,直接卡死,现在还在想。)
后世的印度给他留下了太深的记忆,以至于如今的他对印度这锅咖喱汤完全提不起一丝兴趣。
其庞大的人口,让他没办法像对付日本、越南那样直接进行清洗。他又对同化那些黑皮肤的土着完全没有兴趣。(广义的角度印度人属于白种人)
在他看来,这些印度人只能和非洲土着坐一桌,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扩大大明脊梁的种群数量。
既如此,那就只能给这锅汤再加点猛料了。
如今英国人,法国人,葡萄牙人……都在印度沿海展自己的势力。向印度人出售大量军火,同样会影响到这些西方海盗的扩张,这无疑将会引一系列有趣的连锁反应。
想到这里,朱大皇帝嘴角微微上扬。
他转身对奚承安下令。
“着令商务部、皇家银行、锦衣卫,联合拟定‘南亚扶助计划’,尽快拿出详细章程。”
“遵旨!”
处理完南边的事,朱和埸的目光,重新移回了舆图的北方。
“北边,最近可有什么动静?”
奚承安立刻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一份电报。
“回陛下。”
“北境战线广,后勤补给压力较大,我远西方面军目前正逐步放缓推进度,已占领的城镇据点,各建设军团也已相继组建。”
“莫斯科方面,罗刹沙皇彼得一世,已下令征召二十万农奴入伍,并组建一支五万人的远征军,由戈洛文将军率领,号称要踏平草原,为远东的失败复仇。”
“远征军目前已基本准备完毕,预计半个月之内便会出。”
朱和埸听完奚承安的汇报,忍不住笑出了声。
”朕都没想过要一路打到莫斯科,这位沙皇倒是想踏平草原,很有魄力啊!”
“不过,这些老毛子,是在欧洲那片小池塘里待得太久,忘了天下有多大了吧?”
“从莫斯科到贝加尔湖,直线距离便有四千多公里,道路不通,环境恶劣,大军行进,每日消耗的粮草辎重是天文数字。这五万人的远征军,希望他们别在路上,把自己走跨了,走散了就好……”
……
只有一章,2点了,还在卡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