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一封,是京城一位老同志写来的,他表示,《小院人家》低俗、庸俗、媚俗,剧本粗制滥造,演员表演夸张不入流,硬把讽刺到幽默。
故事里处处充满了调侃。
语言是生活化了,但却给人一种浮躁、矫情、假大空的感觉。
本人觉得这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视剧。”
郑晓龙也拿了一封信拆开,说道:“我这里也有一封反面意见的,这是位退了休的老工人,哦,机床二厂的。他说,这部电视剧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极尽讽刺之能事,不伦不类!
还有讽刺、污蔑老干部的情节,你们剧组要为这种不当行为向人民群众谢罪!”
众人懵了。
田壮壮问道:“我们有吗?”
李少红摇摇头,道:“我反正是不记得了。”
高远目视着郑晓龙,道:“这位老职工有没有提起过哪一集讽刺、污蔑老干部了?”
郑晓龙苦笑道:“他在信里说,编剧们把艾和平这个人物塑造得太事儿妈,并不是每一个在基层工作的居委会大妈都像艾和平那样咋咋呼呼,张家长李家短地搬弄是非。
咱们这么去塑造艾和平,是对广大基层工作者的不尊重。
是会让人民群众对基层工作者产生巨大误会,从而给基层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制造难度。
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的不负责任。”
“言辞犀利啊!”高远也苦笑一声。
鲁晓威点点头,道:“几百封信,有四分之一都是批评声。但是高总说这属于不足我觉得言重了。
我听说,剧本创作之初编剧团队就已经把故事的总基调确定了下来。
我们这部剧就是以讽刺当今的社会现象为主题,通过故事给大家一个思考的空间。
这个空间,你想得多就回味无穷,你想得少就茶余饭后哈哈一乐。
我觉得有批评声未必是坏事儿,这个问题可大可小,但值得重视。”
向来不怎么掺和具体业务的孙文今看着高远,严肃地问道:“我们要不要回应一下?”
“怎么回应?”高远反问道。
孙文今瞪着眼理直气壮道:“我哪儿知道怎么回应?”
行吧,你是大爷你厉害。
梁晓声斟酌了片刻后说道:“我倒是有个办法,说出来大家参谋参谋。”
高远笑道:“您说。”
梁晓声抽口烟,道:“咱们作为出品方,是不好出面说些什么的,何况各地方台还在热播这部剧,想来在接下来这段日子里我们还会收到不少观众来信。
既然咱们不方便出面,不如通过其他媒体开辟个专栏,让那些喜欢、支持我们这部剧的观众们,和批评、反对我们这部剧的老同志们自个儿争论去。”
陈贝贝笑道:“这主意好,有道是理不辨不明,观众们产生不同的观点是好事儿,从另一个角度上去说,也说明了我们这部剧是成功的。
开辟个专栏,让他们畅所欲言,也能提高报纸的销售量。”
高远乐了,道:“那就这么办吧,这事儿你负责。”
陈贝贝翻着白眼儿愤愤不平道:“这种破事儿您想起我来了,好事儿跟我从来不沾边儿。”
大家哈哈一笑。
高远笑道:“回头给你个采访大明星的机会。”
“谁啊?”
“你猜。”
陈贝贝嘁了一声,不屑一顾的样子。
诶你不是应该说你猜我猜不猜吗?
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啊。
高远很郁闷,又道:“好了,下面我说一说今年的工作安排,今年公司要拍摄三部电影和两部电视剧。”
同志们立马精神起来,两眼放光望着高远。
大动作,这绝对是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