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此时京师已经不可能守住了。
纵然李献忠一时攻不破京师,只要他截断了漕运,那么京师同直隶的丢失就是时间问题。
西北四镇投靠弘光皇帝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然办法也不是没有,那就是迁都南京,将北方这个烂摊子丢给李献忠。
他搞的那个“摊丁入亩”以及“士绅一体纳粮”肯定是不会得到士绅支持的。
直隶对于李献忠来说非但不是资产反而会成为负担。
李献忠如今的地盘根本就养活不了这么多的军队,杨嗣昌可以肯定他一定是从江南同湖广每年收购大批粮食。
大明原本就是两京制,南京的六部,各种管理机构甚至是宫殿都是现成的。
只要到了江南,便可以利用江南的财力同粮食发展新军。
到时候开海,发展同荷兰人、葡萄牙人的贸易,便能得到银子同火器。
只要截断了李献忠的粮食供给他就蹦跶不起来。
朝廷到时候全力剿灭张献忠稳定湖广、四川。
然后可以利用李自成对付李献忠,用不了几年朝廷就能缓过来。
();() 但这话,杨嗣昌实在是不敢说。
且不说以陛下的性格,不可能接受丢弃北方跑路。
京师中还有不少北方官员勋贵,他们肯定也是不能接受朝廷南迁的。
如今自己提出来,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除非陛下大力支持,不然自己一定会死的很难看。
这个出头鸟还是让别人来当吧!
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杨嗣昌说道:“为今之计,我们只有先守住京师,挫贼锋芒,接下来才有可能反败为胜!”
“而朝廷胜负的关键就看袁总督的了,若是他麾下的六万精锐能够及时抵达京师那么我们就可以顶住李献忠的进攻。”
“李献忠也是轻兵突袭,后方并不稳固。只要他不能一鼓作气拿下京师,情况就会对朝廷越来越有利。”
“此外,可令陈奇瑜继续率领湖广军围困襄阳;命曹文诏麾下的2万精锐汇同南直隶的援军先北上兖州,同左良玉镇守的济南互为犄角,确保漕运的畅通。”
说实话,对于杨嗣昌说的这些崇祯有些失望。
他原本还以为他会有啥惊天的谋划,甚至反推辽东腹地,原来也只是坚守京师而已。
崇祯手中能打的牌实在是太少了,数万蒙古骑兵陈兵在宣府大同,宣大的兵马朝廷根本就不敢调动。
此时他也就只能寄希望于袁崇焕了!
兵部尚书张凤翼从京师前往通州时已经提前给家中交代完了后事。
人的影,树的名。
如果说大明谁最能打,徐达、常遇春、蓝玉、傅有德、李文忠你能说出一大堆名字。
可要问如今活着人里谁最能打,那么毫无疑问一定是李献忠。
李献忠自出道以来经常是以少胜多,打出逆天的伤亡比。
灭建州,征漠南,破白莲教,威服朝鲜琉球,被蒙古女真诸部奉为“天命可汗”。
足以比肩任何一位大明的名将了。
就凭通州的一万神机营,对阵李献忠的辽东军,这同送死何异?
张凤翼在数百家丁的保护下一路战战兢兢的入了通州城!
也幸亏是情报司提前送来了消息,李献忠下令放他入城,不然就他这点人还不够辽东铁骑塞牙缝的!
成国公朱纯臣此刻正郁闷着,这个杀千刀的崇祯,居然将他自己派到通州送死。
若是在京师,只要李献忠兵临城下,他立马打开城门放辽东军入城。
不过通州他可不敢这么干,不然就要直接被崇祯抄家了。
朱纯臣一早就派人联系上了李献忠,按照他的意思让李献忠绕过通州直扑京师,他的人马反正也不会出城干扰辽东军攻城。
不过李献忠还是想利用通州做做文章,让朱纯臣好好配合,并直接派了一个联络官进城。
朱纯臣也不是第一次同李献忠打交道了,很快就明白了他的用意。
自己就尽量配合辽东军“钓鱼”吧。
反正李献忠已经给他吃了定心丸,只要这次朱纯臣好好配合,立下大功,在弘光朝他依然是成国公!
不仅是他,原先京中勋贵圈的那帮老伙计,只要在本次事件中发挥出积极作用,都能够保住自己的富贵。
若是表现积极的,也不排除能更进一步。
毕竟弘光皇帝已经破例给李献忠封了郡王。
这毕竟是他老朱家自己的事情,谁当皇帝不是当?
第一代成国公朱能不就是靖难功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