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们的不少子侄也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如今辽东正好缺少文官,可以补充进来。
当然了对于阉党本人除了个别比较有才干的,李献忠还是一律不用。
一方面是这样做明摆着和朝廷对着干,另一方面这些人容易带坏辽东官场风气。
原本韩爌等人将李献忠、阎鸣泰、熊廷弼等人也纷纷列入阉党名单之中。
不过最终还是被孙承宗给划掉了。
辽国公李献忠、辽东总督阎鸣泰朝廷压根就管不了,难道你将他们列入阉党名单,朝廷还去治他们的罪不成?
如果治不了罪,那你列上去干嘛,打朝廷自己的脸不成?
虽说辽东同朝廷的关系大家心知肚明,但表面上,辽东还是臣服于大明的。
而且辽东每年还上贡60万两银子的铜锭。
真要把李献忠给惹毛了,给伱来一个“清君侧”直接打进京师也不是没有可能。
杀皇帝估计他是不敢,清一清君侧还是有可能的。
最后内阁大学士、刑部尚书熊廷弼被定为阉党,革职查办。
熊廷弼担任兵部尚书多年,一直给予李献忠支持,他自然不能亏待了熊廷弼。
除了给熊廷弼在开原准备了府宅以及千亩良田外,还任命其为漠南总督,统领漠南。
();() 本次查抄阉党的家产也使得大明朝廷收获颇丰。
共查获了金银500余万两,此外还有不田地,铺面、字画等不下300万两。
魏忠贤叔侄是一个大头。
这也使得崇祯皇帝意气奋发,决心放开手脚大干一番。
不过此时的崇祯朝已经基本上被东林党给把持了。
首辅孙承宗、次辅韩爌皆是东林党人,9名内阁成员中东林党人占了7人。
户部尚书毕自严虽然并非是东林党人,不过他的政治主张还是和东林党人很接近。
按理说国家财政宽裕了,应该先免除百姓的“辽饷”。
不过毕自严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在“辽西兵变”中羞愤自杀的辽西巡抚毕自肃的哥哥。
所以李献忠也算是毕自严的仇人了。
毕自严同东林党的主张一样,辽东乃是大明的心腹大患,所以“辽饷”万万不能取消。
“辽饷”也从原本防备建虏,变成了如今防备辽国公李献忠了。
既然阉党已经被肃清了,那么阉党留下的“恶政”自然也不能保留。
于是东林党人建议大幅削减阉党此前加征的商税同矿税。
如今打倒魏忠贤的阉党已经成为了崇祯的一个政治口号了,他也只得同意东林党人的建议。
最终天启一朝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的努力除了在福建月港同荷兰人的贸易得以保留,其他都被取消了。
对东林党人来说,仅仅取消商税肯定是不够的。
之前魏忠贤可以整垮东林党,靠的主要是他手中的厂卫机构,以及司礼监对内阁的制衡。
虽然魏忠贤是被他们打倒了,但只要这些制约他们的东西还在,东林党仍然是坐立不安。
谁知道王承恩、曹化淳等人会不会变成下一个魏忠贤?
东林党人会不会再遭遇一次大的迫害?
于是东林党人开始忽悠崇祯。
他们先是纷纷上书赞扬陛下以雷霆手段迅速铲除阉党,乃是大明的圣主明君。
搞得崇祯皇帝很是得意,也有一些飘飘然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引子,他们真正的目的是要痛定思痛,防止阉党乱政的悲剧重演。
东厂同锦衣卫是魏逆最依仗的爪牙,尤其是东厂,残害忠良,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可谓是无恶不作。
为了防止阉党死灰复燃,他们建议陛下拆撤东厂,限制锦衣卫,这样一来可以节省下朝廷的大笔开销;更主要的是可以预防阉党乱政。
为啥对东厂同锦衣卫的态度截然不同。
那是因为锦衣卫是大明勋贵高官们子孙混编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