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萨尔浒之战怎么打 > 第九十三章 天启大裁军帝师赴辽东求追订月票(第4页)

第九十三章 天启大裁军帝师赴辽东求追订月票(第4页)

不过很显然李献忠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他还是感到比较失望的。

很快辽国公李献忠就第一个进行了回复。李献忠表示辽东镇地域广大,奴儿干都司也要驻军,不过为了替朝廷节省银子,他还是主动裁撤5000人。并给天启帝附上了辽东各处布防兵力的数量。

在李献忠表态后,蓟州、宣府、大同、太原、榆林、固原、宁夏同甘肃等镇也纷纷上表。

不过他们的兵力本就不及辽东,所以裁撤的兵力都不多。最多的太原也就1500人,而最少的大同仅仅只有500人。

最终其他八镇总共提出裁撤8000人,算上辽东九边各镇一共主动裁撤13000人。

这些人其实一年也就能省下20多万两银子,不过好歹是给了天启皇帝一个明确的态度!九边支持朝廷的决议!

这下京营就不得不表态了,最终朱纯臣同张维贤提报了裁撤15000人。

天启帝并未回复各镇自己的态度,只是说会派出钦差大臣实地确认各镇的兵员消减后能否满足防务需要。

很显然这是一个肥差,各镇将官少不得要拍钦差的马屁。

魏忠贤举贤不避亲,举荐了自己的侄子魏良卿。

魏良卿一出现,原本跃跃欲试的崔呈秀等人只得作罢!

不过天启帝并没有启用魏良卿,而是让自己的老师孙承宗以兵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的身份作为钦差带着尚方宝剑巡视京营及九边各镇。

孙承宗的第一站自然是京营。

京师三大营在编官兵17万人,即使按照之前他们自己申报的裁撤15000人后计算还有155000人。

而目前实际在营中的老弱加一块也就只有6万人。

这9万5千人叫他们一时半会上哪里去凑?

即使能够花银子雇到这么多人,也没有这么多空置的军装。

于是张维贤同朱纯臣主动在天上人间宴请了孙承宗。

京营吃空饷,在朝廷上并不是啥秘密,整个大明的军队除了辽东镇就没有满编的。

只不过此前一直没有人来核查而已。

孙承宗率先说道:“京营的空饷也是历史遗留问题,想必两位接手之时就已经是这副烂摊子了!”

孙承宗这话很快就缓和了紧张的气氛,让他们二人觉得,这事有的谈。

朱纯臣说道:“还是孙阁老了解情况,不瞒您说当初朱某接手神机营的时候那可真叫一个烂摊子,缺员就不提了,这些兵根本就不能用来打仗。我同英国公这些年厉兵秣马,才算是将京营练得尚能一战。”

孙承宗说道:“虽说空饷是历史问题,不过凡事总得有个度,如今国事艰难,还望两位能够替陛下分忧!”

“陛下希望京营的实际人数不能低于五成。”

刚才还喜笑颜开的朱纯臣随即就变成了一个苦瓜脸,五成开啥玩笑?

这就相当于要裁撤8万5千人,这每年可就是白银150多万两,虽说这些钱并不是仅仅落入他们的腰包里。

但这损失实在太大了!

最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经营裁撤3万人,从原先的17万变成14万。

但是孙承宗要求这3万必须是纯减编制,实际人数不允许再少了。

之后孙承宗又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一路从蓟州走到了嘉峪关。

期间他仔细检阅了九边各镇的编制以及防务。

他很清楚明军的现状,所以并没有在编制上过多的难为各镇,只是要求他们好好练兵。

实际兵员不能低于在编的七成,这是他的底线。

除了大同镇裁减的人数被他从500增加到了1000人,其他各镇均按照他们自己提报的数量进行了裁军。

最终孙承宗终于在天启四年的正月赶到了山海关。

孙承宗的行踪早就在李献忠的掌控之中。

李献忠说道:“别看孙阁老逛了好几个月,足迹踏遍了九边各镇,其实他们的真正的目标只有两个。一个自然是京营,另一个恐怕就是我们辽东了,都安排好了吗?”

李三顺说道:“辽国公请放心,所有的西式战舰都已经离开了港口,孙阁老所经过的地区,商队都被限制了,他绝对看不到不该看的。”

“只是开原城的繁华恐怕无法掩盖,此外万一他去平虏堡的话可能会露馅!”

李献忠说道:“无妨,平虏堡不不在辽东军的编制之中,孙阁老应该不会去。即便去了,叫范文程给各工坊放假便是了。”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

感谢书友“天海苍宇”、“20220711050433620”、“20221105120637414”、“20190918233418388”的月票支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