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谓然在地图上看了一会,随意勾勾画画,忽然腾起了一个念头。
安家明面上在不停的邀请他进京,但背地里肯定又有无数手段,阻挠他们的路程,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安家的那个孩子顺利登上龙椅,另外也是在民间继续制造舆论。
先帝下葬,凉王竟然都不到场,其心可诛!
或者是
先帝死后,如今皇帝年幼,凉王才敢回到京城,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陈谓然觉得,不能让他们活的这么顺心如意。
“来人,给孤去把陷阵营的人全都召集起来!”
与安家兵马接触的那名副将带着骑兵回来的时候,中军营帐里已经是空荡荡的了,桌上只有一封信,副将看完信后,眼神恍惚着后退一步,心里疯狂哀嚎。
王爷啊,您这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陈谓然在信里交代的很明白,让副将在这里屯兵十天,十天之后,立刻前往长郡六城驻防,等待接应他。
在他的再三追问下,几名校官才吞吞吐吐的交代了凉王的去向。
这位爷竟然是只带了三百名陷阵营的悍卒,打扮成一支商队,只身奔赴京城去了!
这名副将对陈谓然是相当忠诚的。
陈谓然治军治民的基本准则便是霸道。
你们必须要听我的,我给你们什么,你们拿什么,我不给,你可以要,你有了功劳,我自然会给你,但你不能抢。
除此之外,便是听话。
只要做到这两点,陈谓然统统都是奉上最好的待遇。
从不短缺的粮草、饷银,士卒安家时还会拨下土地,当立了功劳的时候,无论是普通的伍长,或是更高的司马、校官,只要你忠实肯干,功劳积累到位的时候,凉王从不吝惜封赏。
普通出身的将士们,只求公平二字,他们敢用自己的热血和性命去拼搏前程,但最怕的,则是有人在他们拼命的时候,反而在他们背后捅刀子。
某次凉王的亲信校官宋长志触犯军中不能饮酒的律令,被凉王下令当众鞭挞,由于是自己的心腹,宋长志反而还要受到两倍的处罚!
凉王铁面无私,这也是凉军始终能保持忠心的原因。
那名副将叹了口气,命令传令兵叫来剩下的校官和将军们,准备商议一下,下一步该怎么做。
等众人到齐后,副将环顾一圈,愕然道“梅将军他们人呢?”
梅将军?
众人一时想不起来他叫的是谁,还是之前那个交代凉王去向的校官,此刻开口说道“梅将军等人都跟随王爷一起走了。”
。。。。。。
梅清泉骑在马上,一边听着身边的马蹄声,一边漫无思绪的回忆着以前的事情。
那时候大家都只是军中的普通士卒、校官,在边关里的日子久了,时常需要和魏人作战,有些时候,甚至要驰援凉郡,将入寇的苗人赶回苗地。
大家一同经历无数血战,结为生死与共的同袍兄弟,最后凭借战功,一个个都成了先帝信任的能征善战之将。
但几年后,如今许多人却已经是烟消云散,有的人战死沙场,有的人受了重伤成了残疾,回乡做了个农夫,想来也是早就娶妻生子。
有的人贪图富贵,去做了世家的女婿、傀儡;毕竟人各有志,弟兄们好言好酒相送,以后却是老死不相往来。
先帝曾说过如今家国百姓如风中飘萍,而肉食者进不能开疆拓土,退不能护国保民,正是需要诸君努力的时候,诸君奋斗成功的时候,想来朕早已是冢中枯骨,唯有于九泉之下,举酒为诸君贺。
当自己等人默默无言的时候,先帝却又喟然叹息若是楚人皆有自爱之心,就应当知道,所谓天命,是生来就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东西。
梅清泉那时候并不理解。
他出身农民,世世代代都是靠着看天、地、人三方脸色勉强过活。
天气不好,土地不好,这两样就足以拖死一个农民的家庭,就算今年天地皆善良,让你侥幸有个丰收年岁,可随后而来的,却是日益繁重的苛捐杂税,还有世家的欺压。
梅清泉原来叫梅二狗,是家中的次子,他不甘心这辈子真的活成一条狗,狠心逃出家中,去边关参军。
每月每年的饷银,都是自己留下一点,剩下的积攒一些,拖可靠的乡人捎回家中给爹娘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