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杀手崇祯 > 第35章 流水线(第2页)

第35章 流水线(第2页)

毕懋康眼睛越来越亮,他猛地一拍大腿:“妙啊!陛下!如此一来,每个工匠只专注于一事,效率必然大增!而且,零件标准化后,组装更为便捷,即使某个工匠生病或离开,换人顶上也极易上手,不影响大局!”

孙元化也激动地补充道:“更重要的是,此法利于质量控制!每个工位只负责自己这一关,出了问题容易追溯!还可设立检验工位,对半成品进行抽查,确保每个零件都合乎标准!”

“正是此理。”崇祯赞许地点点头,“这便是‘百人造百车,易如反掌’的奥秘所在。专业化,分工协作,标准化生产。”

他随即下达了具体指令:

“毕懋康,孙元化。”

“臣在!”

“朕命你二人,即刻组织人手,将‘大明一式’的制造全过程,给朕详细拆解,制定出标准的工序流程和每一个零件的尺寸公差标准!”

“朕要求,任何一个零件,在任何一条生产线上制造出来,都必须能与其他零件完美互换!”

“王承恩。”

“老奴在!”

“从内库拨付专款,按照毕懋康他们制定的工序,全力采购、制造所需的专用工具、夹具、模具!确保每个工位都有趁手的家伙!”

“同时,在现有工匠中,选拔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强者,作为各工位的工头,先行培训。再由他们去培训普通工匠和招募的学徒!”

“洪承畴。”

“臣在!”陪同视察的洪承畴连忙应声。

“从武卫讲武堂和即将毕业的军官学院学员中,抽调一批心思缜密、通晓文墨者,进入军械局。他们不参与制造,只负责学习并监督整个生产流程的执行、物料管理以及质量检验!朕要让未来的军官,也懂军工!”

“臣,遵旨!”

一道道命令出,整个皇庄军械局如同一个巨大的战争机器,开始围绕着“流水线生产”这个全新的核心,高运转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军械局内灯火彻夜不熄。

毕懋康、孙元化带着核心人员,对着图纸和样品,反复争论、测量、试验,将制造过程拆解再拆解,细化再细化。

木工区、铁匠区、铆焊区、组装区……被严格划分。

专用的卡尺、规尺、样板被迅制造出来。

第一批选拔出来的工头,在毕懋康等人的亲自指导下,开始疯狂练习自己负责的那一两个动作。

崇祯甚至亲自绘制了一些简单夹具和模具的草图,让工匠们依样打造,以固定零件,保证加工的一致性。

时间一天天过去。

当崇祯二年二月的春风吹绿了皇庄的田地时,在军械局那座最大的工棚内,一条用石灰线清晰标注的、长达数十米的“大明一式”燧枪生产线,终于初步搭建完成。

每一个工位都配备了专用的工具和待加工的物料。

工头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紧张而又期待。

随着毕懋康一声令下,第一根枪管胚料被送上了生产线开端。

整个工棚里,顿时响起了有节奏的金属敲击声、拉锯声、打磨声……

物料如同溪流,在流水线上缓缓流动,每经过一个工位,就被赋予新的形态,增加新的部件。

当第一支完全由流水线生产出的零件组装而成的“大明一式”燧枪,在生产线末端被举起时,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忍不住出了欢呼!

虽然度还未达到理想状态,虽然质量仍需持续改进。

但所有人都明白,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随着这条生产线的运转,正式开启了。

崇祯站在工棚外,听着里面传来的、代表着工业力量萌芽的喧嚣,嘴角微微上扬。

燧枪,是武器。

而流水线,则是生产武器的武器。

它的意义,远比一两件新式装备,更为深远。

这不仅仅是为了快武装军队。

这更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播下了一颗名为“工业化”的种子。

假以时日,它必将生根芽,长成参天大树,彻底改变这个帝国的命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