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源就在里面,或者附近。”王刚低声道。
就在这时,两个穿着工装、身材魁梧的汉子不知从何处走了过来,面色不善。
“喂!你们两个,干什么的?”其中一人粗声粗气地问道。
“市政巡查,管道检测。”李逍遥再次亮出“证件”。
“这里没什么好检测的,赶紧走!”另一人上前一步,语气强硬,手已经按在了腰后,鼓鼓囊囊的,似乎藏着什么。
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李逍遥脑筋急转,正想继续胡诌,王刚却突然“哎哟”一声,手里的“探测仪”“不小心”脱手掉在地上,出清脆的响声,零件似乎都摔散了几颗。
“哎呀!我的精密仪器!”王刚惨叫一声,蹲下去手忙脚乱地“收拾”,实则趁机将一个纽扣大小的东西黏在了配电房外墙的阴影角落里。
那是沈言利用现代电子元件和明朝机关术理念改造的微型震动感应器,能捕捉特定频率的震动并送微弱信号。
“走走走!别在这碍事!”那两个汉子不耐烦地驱赶。
李逍遥一边“埋怨”王刚毛手毛脚,一边扶起他,两人一副狼狈又懊恼的样子,匆匆离开了配电房区域,并在那两名汉子的“护送”下,很快被“请”出了仓库区大门。
回到藏身的面包车上,赵琳琳急切地问:“怎么样?”
王刚比了个“ok”的手势:“干扰源位置基本确定,而且,‘小耳朵’装上了。”
沈言露出满意的神色:“善。第一步,已成。”
回到临时据点——一间由王刚朋友提供的、堆满电子设备的公寓。王刚立刻打开电脑,连接上一个特殊的接收器。很快,一段段断断续续的音频波形被解析出来。
微型震动感应器的工作原理是捕捉物体表面的震动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理论上,如果能捕捉到声波引起的震动,并通过算法还原,就能实现“隔墙有耳”的效果。这技术尚不完善,还原出的声音失真严重,且依赖环境,但在此刻,已是他们唯一的信息来源。
王刚紧张地调试着参数,过滤着杂音。终于,一段模糊但依稀可辨的对话片段被提取出来:
【…滋滋…“货”…确认…是…目标?…】
【…干扰…有效…吓跑了…可能是…记者…或者…小毛贼…】
【…不能大意…“老板”吩咐…那件“真品”…必须…万无一失…】
【…放心…“暗线”…已经…就位…等“鱼”…上钩…滋滋…】
【…交易时间…地点…老规矩…“光影秀”…掩护…】
音频到这里戛然而止,信息量却巨大。
“老板”、“真品”、“暗线”、“鱼”、“交易”、“光影秀”……这些关键词让四人精神高度紧张。
“他们说的‘真品’,会不会就是指碧云剑?”赵琳琳声音颤。
“很有可能。”王刚面色沉重,“而且他们似乎确定我们在找什么,还布置了‘暗线’等我们上钩。”
李逍遥一拍桌子:“那个木箱果然是个诱饵!这帮孙子太狡猾了!”
沈言沉吟片刻,指着“光影秀”这个词:“此为何物?”
王刚快查询了一下,脸色微变:“巧了!明晚,江对岸的新区正好有一场大型的楼体灯光秀预演,据说规模很大,届时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都会被吸引过去。”
“声东击西?”李逍遥反应过来,“他们想利用灯光秀作为掩护进行交易!”
沈言目光一凛:“时间紧迫。然,敌在暗,我在明,‘暗线’为何,‘鱼’指我等还是他人,交易具体地点在‘光影秀’何处,皆未可知。冒然行动,恐再入彀中。”
成功的喜悦被更大的迷雾和紧迫感冲散。他们虽然挫败了对方的试探,并意外获取了关键信息,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陷阱和更庞大的谜团。那个隐藏在幕后的“老板”究竟是谁?“暗线”又潜伏在何处?明晚,在那璀璨的“光影秀”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一场危险的交易?
窗外的城市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却仿佛映照出无数隐藏的杀机。沈言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即将上演盛大灯光秀的方向,沉声道:
“明日之局,非仅智斗,更似弈棋。然,执棋者,未必只有两方……”
他的话语意味深长,留下一个令人不安的悬念,在夜色中缓缓弥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