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王扬沉声说道。
李元吉深吸了一口气,这件事也是他跟普通百姓脱节太久,只是单方面的认为多一头牛或者马可以有助于百姓耕种,可以减轻一下负担的想法而造成。
后世的牛马看起来好养,那也是他没有真的去养,丝毫不清楚其中的成本。
不过。
既然知晓问题所在,那解决起来就很容易。
劳力不足。
百姓不丰。
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解决劳力就行。
但是这个劳力不能跟牛马一样,给普通百姓带来负担……
问题的关键一出现,李元吉的脑海里面瞬间就跳出了答案。
人力。
人就是第一劳动力。
吃的比牛马少,干的比牛马好,还比牛马好养。
但是,他也不愿意让系统村民直接承包自然人的耕种,他要的是数十亿大唐百姓,不是数十亿大唐懒人。
不过。
这世上除了系统村民之外,还有数量庞大的真人‘牛马’。
想到这些,李元吉随即就对王扬说道:“朕有意从天竺、波斯,甚至更远的地方引入劳力,以缓解普通百姓耕种之压力,付出的代价仅仅只是一日三餐,你觉得如何?”
王扬当即就说道:“陛下之策,臣等已经谋划已久,一直在等合适时机上奏。”
“这次想到了一起。”李元吉笑了笑,接着说道:“说说你们的想法。”
王扬正色道:“陛下,此刻放眼天下诸国,臣不敢说全部,但是至少九成国家,绝对过不上大唐百姓如今的生活。甚至,他们连之前陛下尚未登基之时,大唐百姓过的日子都不如。”
“臣不说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也不说扶南、林邑等国,仅说这西域之地,若非陛下仁德广布,此地百姓多数都还在一日一餐,甚至两日一餐的温饱上挣扎,绝无现如今一日两餐,餐餐都饱的日子。”
“丰衣足食,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难。大唐百姓之赋税已经很低,可陛下未登基之前,各州县百姓也不过是在为一日两餐奔波。”
“可即便如此日子,也被诸多的胡商所推崇,所向往,每年前来大唐的异族之人数量一直都在增多,仅今年,便已经有不下于三万多人来投奔大唐。”
“这还是陛下登基之后,大唐百姓生活逐渐富足,消息还未彻底传播开来所故,若是消息传播开去,臣敢断定,前来大唐求生存的异族、异国之人数量绝对会翻倍。”
“这帮人前来大唐,无非就是求一个温饱,继续想要在大唐赚取更多的钱财,或者是等待更多的机会。”
“若陛下明文允许,消息一出,必定能够吸引十倍、百倍之贫瘠之人前来投奔大唐,前来大唐谋生。”
“臣知晓诸位征战在外的大将军们,肯定给陛下奏报过,边境之外的异邦之人如何偷摸进入大唐。这不是今日才有,也不是我大唐才有,早至隋朝便已经屡禁不止了。”
李元吉听着王扬的话语,心里面充满了自豪和感慨。
巨唐的强盛。
王扬不清楚,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可他却是实实在在的从书本中知晓过。
唐人。
唐朝。
历史上的大唐,论起真正的吸引力,一点都不比后世的阿美莉卡小。
大唐就是此世此时的世界灯塔。
不过,这灯塔受限于地理条件,受限于出行条件,极大的限制了异族他国之人,前来投奔。
“朕就是这个意思。”
“只是,我也清楚,并不是所有外来人都有大唐子民那么高的道德感。”
“这帮异国他邦之人皆是底层的底层,畏威而不怀德,若是大量涌入,必定影响一地的安宁,若是要大量引入,则需要严刑峻法约束。”
“另外,这帮人的语言也是一个问题,习惯的风俗也是另外一个问题,这些东西若是不处理好,日后到处都是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