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评之处,于水上建高台,横架两桥,又有双鼓耸立。
一白衣文士站在桥上,正是此次主持重修月旦评者,杨修。
岸上围观者众,人山人海。
然参与此次月旦评之人,多是士子文人,又有朝廷重臣来访,所以不但没有拥挤混乱,反倒是礼让为先。
一派井然有序,蔚然成风。
曹丕一行人等,走到桥边上就停了下来,因为上面根本没有曹丕的位子。
荀彧却继续向前,转身对林轩道:“先生随我一齐上去吧。”
林轩漫不经心道:“可。”
然后,林轩就在曹丕艳羡的目光中
悠然走了上去。
“见过荀令君。”月旦评主持杨修拱手。
荀令君只是略微点头,便带着林轩去了高台之上,安然落座。
杨修也忍不住看向了林轩,心中惊奇此是何人,居然可以被荀令君带着登堂入室。
要知道丕公子可都还在岸上候着呢。
与杨修怀有同一心思的,还有许许多多,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像是根本没有睡醒的林轩。
咚!
咚!
林轩的事情,此时已经容不得他们仔细深究了,因为鼓声已经响起月旦评开始了。
咚!
“停!”
有礼官叫停,鼓声戛然而止。
荀彧起身,道:“丞相颁布招贤令望天下才子踊跃自荐,为万民,谋太平!”
“月旦评,一如从例,由杨公子主持!”
代替远在荆州的曹操,表了简短的言,荀彧默然回到林轩身边的位子上静坐。
太尉之子,杨修,振袖一挥,带起袖响,拱手振声道:“在下杨修!”
“奉丞相之命,恭迎四海名士!”
月旦评上。
有一名士子上台,双手奉上竹简,“东平刘侦,幸会杨公子,请评在下诗文。”
杨修负手而立,并没有接竹简,只是缓缓踱步:“阁下的诗文,在下尽读过,不敢欺瞒,便如实评价了。”
东平刘侦似有不悦:“在下平日并未将诗文编撰成册,居然入了杨公子的眼?”
只见杨修淡然一笑:“上至诗三百汉古风!下至今日诸君之诗作,但出一,在下便知一!”
“不读天下之诗文,焉敢风评天下之君子。”
“阁下的诗,思健功圆,清新刚建,然气过其文,雕润不足,二等!”
话音一出,场下哗然。
“二等,怎么会是二等呢?”
“居然只是二等!”
“刘侦素有才名啊!”
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来自东平的刘侦也道:“不知这评语有何根据。”
面对质疑,杨修只是轻笑一声便道:“阁下的长处想必自知,但若问及短处,阁下诗不出山水,赋不过风土,然,用语多取媚世俗。”
“所以,于当今世上,只能屈居二
等。”
东平刘侦还是不甘心:“冒昧请教杨公子,评我为二等,那么一等是谁,也好让在下有个学习效法的门径!”
“刘公子既然问了,在下就多说几句。”
杨修早就胸有成竹,只见他正色道:“当世第一等诗人,当属曹丞相与其子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