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他的赞誉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官方和正式。苏晚心中警醒,知道这不仅仅是表扬,更可能意味着新的动向。她谦逊地回应:“郑局长过奖了,我们就是普通农民,想着法子把日子过好点。”
“哎,不要妄自菲薄嘛!”郑副局长摆摆手,语气变得郑重起来,“苏晚同志,我们这次来,除了看望,也是带着任务来的。县里经过研究,决定将你们‘晚衍’和清河村的模式,作为重点扶持和推广的典型。我们轻工局下属有一家服装厂,目前效益不太理想,正在寻求改革转型。我们考虑,是否可以由你们‘晚衍’提供技术指导和部分订单,带动他们一起发展?这也算是‘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实现共同发展嘛!”
此话一出,不仅是苏晚,连王婶都愣住了。
与县里的国营服装厂合作?提供技术指导和订单?这听起来是莫大的荣耀和机遇,但苏晚几乎瞬间就嗅到了其中潜藏的风险和挑战。国营厂子人员臃肿,机制僵化,观念陈旧,“晚衍”这点体量,如何去“带动”他们?弄不好,非但带不动,反而可能被拖垮,甚至被吞并。
苏晚的心沉了下去,但面上依旧保持着得体的微笑:“感谢领导和组织的信任。只是我们‘晚衍’规模小,能力有限,恐怕承担不起这么重的担子。而且,我们的模式主要是手工定制和小批量生产,恐怕不适合服装厂大规模流水线的作业方式。”
她的话说得委婉,但拒绝的意思很明显。
郑副局长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推了推眼镜:“苏晚同志,要有大局观嘛!个人的发展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到集体和国家的需要。你放心,县里会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至于具体操作细节,我们可以慢慢谈。”
他显然不打算轻易放弃。
就在这时,陆衍从坡地回来了。他穿着一身半旧的工装,裤腿上还沾着泥点,但挺拔的身姿和沉静的气度,让他一出现,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焦点。
“衍子,你回来的正好!”王婶像是找到了主心骨,连忙将情况低声快速说了一遍。
陆衍安静地听完,目光与苏晚短暂交汇,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他走上前,对郑副局长等人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郑局长,合作是好事。但‘晚衍’根基尚浅,贸然与服装厂合作,恐难胜任。我们更希望能按照自己的节奏,踏实地走下去。”
他的拒绝比苏晚更加直接,带着一种军人式的干脆。
郑副局长看着眼前这一对年轻的夫妻,一个清丽坚韧,一个冷峻沉稳,心中不由暗叹。他知道,光靠行政命令恐怕难以奏效,这两人都不是能被轻易拿捏的角色。
“既然你们有顾虑,那这事就先放一放。”郑副局长话锋一转,脸上重新堆起笑容,“不过,县里对你们的支持是不会变的。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们轻工局。”
他又说了几句鼓励的话,便带着人离开了。
送走这尊“大佛”,小院里的气氛却并未轻松多少。
“这可咋办?连县里领导都发话了。。。。。。”王婶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