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雪后的清晨,阳光格外耀眼。
苏晚醒来时,身边的位置已经空了,只余一丝温热。她披衣起身,推开窗,一股清冽的空气扑面而来。院里的积雪已被清扫出一条小径,直通大棚和坡地方向,新雪覆盖的世界,纯净得让人心醉。
灶房里飘出小米粥的香气,李桂芹正在准备早饭。春妮和秋菊、冬梅也陆续到了,工作室里很快响起了缝纫机规律的哒哒声。一切都井然有序,充满了生机。
苏晚洗漱完毕,走到院中。那块“晚衍”的木牌上积了层薄雪,她伸手轻轻拂去,露出底下深色的木质纹理。三年了。从那个绝望的夏天,到如今这个充满希望的冬日,她与陆衍,从互不相识的陌生人,成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站风口上做什么?不冷吗?”低沉的声音自身后响起。
苏晚回头,陆衍不知何时回来了,肩头落着新飘的雪花,手里提着个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不知装着什么。
“不冷。”苏晚笑了笑,走过去很自然地替他拍打肩上的雪粒,“一大早又去坡地了?”
“嗯,看看鸡舍防雪怎么样。”陆衍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将布包递给她,“路上碰到货郎,买了点新花样的丝线,你看看用不用得上。”
苏晚接过,打开一看,是几束颜色雅致、闪着丝光的绣线,比寻常丝线更细,颜色过渡也更自然,正是她眼下做高级定制急需的。他总是这样,沉默地关注着她的需求,在她开口前就已准备好。
“正好缺这个颜色,”苏晚心头暖融融的,抬眸看他,“谢谢。”
陆衍微微颔首,没说什么,转身去井边打水洗手。阳光穿过云层,照在他挺拔的背影和院中洁白的积雪上,反射出细碎的光芒。
早饭桌上,气氛温馨。李桂芹说起村里有几户人家也想学着搞大棚,但担心技术不行,犹豫不决。
“这是好事啊,”苏晚咽下口中的馒头,“要是大家都有了这个进项,日子都能好过些。技术不怕,咱们可以教。”
陆衍点头:“开春后,可以组织一下,愿意学的,一起弄。”
他如今在村里说话颇有分量,这番表态若是传出去,定然能带动不少人。苏晚看着他沉静的侧脸,心里明白,他虽不善言辞,却始终心系这片土地和乡邻。
饭后,苏晚投入工作。省城的订单要求高,交货期紧,她不敢有丝毫松懈。那套“青瓷”系列的样衣,需要在领口处绣上细腻的缠枝莲纹样,极考验功力。她伏在案前,屏息凝神,穿针引线。
阳光透过糊着崭新白纸的窗棂,照在她专注的眉眼和灵巧的手指上。陆衍从门外经过,驻足看了片刻,没有打扰,只默默地将一筐新劈好的、大小均匀的木柴码放在工作室墙根,方便她随时取用添火。
晌午时分,苏晚刚完成一片绣样,准备歇歇眼睛,院门外传来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
“晚丫头!衍子!在家不?”是王叔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
陆衍从大棚那边闻声走来,苏晚也放下针线迎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