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此时,暮色四合,韩阳城华灯初上。
她站在城郊官道旁,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轮廓,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木匣边缘。
任无名临行前塞给她一包干粮和一壶酒,说是路上防寒充饥,可她知道,那酒里掺了安神的草药——夫子是在担心她夜路独行会心浮气躁。
“姑娘且慢。”
身后突然传来沙哑的声音,易明猛地转身,木匣险些脱手。
只见一个披着蓑衣的老樵夫蹲在路边石墩上抽烟袋,火星子在暮色中明明灭灭。
“这荒郊野岭的,姑娘孤身赶夜路,怕是要去见鬼哩。”
易明攥紧了袖中的匕首,这半个月来,她已经在城外遇到过三次“迷路的猎户”和两次“采药的郎中”。
任无名说过,那为告老还乡的老吏住在城郊庄子,可没人告诉她这条官道会有这么多“热心人”。
“老丈说笑了。”她强自镇定地笑了笑,“我去城南看个亲戚。”
说着故意晃了晃怀里的木匣,露出里面半截泛黄的信纸——那是她故意露出的破绽,信纸上模糊的“户部”二字足以让真正的猎物上钩。
老樵夫的烟袋锅“咔嗒”一声磕在地上,火星溅到易明的裙摆上。
她纹丝不动,却在心里飞快盘算着逃生路线。
谁知那老头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指缝间渗出暗红的血丝:“咳咳。。。姑娘若是去户部。。。老朽劝你莫要打听那些陈年旧账。。。…”
易明瞳孔骤缩,待要细问,那老樵夫却踉踉跄跄起身,甩开蓑衣露出里面玄色劲装的一角,几个起落便消失在夜色中。
她弯腰捡起落在地上的半截烟杆,借着月光看清杆身上刻着的“柳”字——这是父亲生前常用的信物!
“夫子。。。。。。。”她攥紧烟杆,突然明白任无名为何坚持要亲自去见那位门客。
夜风掠过耳畔,带着初秋的凉意,却吹不散她心底翻涌的寒意,前方庄子的灯火在树林间若隐若现,像某种危险的信号。
与此同时,城南三十里外的青石村。
任无名叩响了村口老槐树下的院门。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露出一张布满皱纹的脸:“老朽说多少次了,账本烧了!当年。。。。。。”
“王老。”任无名从袖中取出一块温润的玉佩,“您还记得这个吗?”
门缝里的目光骤然锐利。那块玉佩是二十年前御史台的信物,当年柳沉舟弹劾易侍郎时,正是这位王主簿偷偷保留了原始账册的副本。
老人颤抖着手接过玉佩,浑浊的眼珠突然精光暴射:“你。。。你是。。。。。。”
“王老。”任无名压低声音,“当年易大人账本上多出来的三万两银子,究竟去了哪里?”
院墙外,一片枯叶打着旋儿落下。远处传来更夫悠长的梆子声,一声,又一声,敲碎了夜的寂静。
易明站在原地,望着老樵夫消失的方向,手中的烟杆被攥得温热,她知道,这绝不是普通的巧合。
父亲生前的信物出现在这样一个神秘人的手中,意味着父亲当年或许早就预感到会有今日之祸,甚至可能留下了更多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