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山~”
“李桂兰~”
“王老栓家~”
……
每念出一个名字,人群中就有一小部分人激动地站起来,慌忙地收拾着身边破旧的行李卷、锅碗瓢盆,跑了过来。
宁伟没有只是站着看,他走上前,帮着一位腿脚似乎不便的老大爷背起那个破旧的包袱,说道:“大爷,您慢点,不着急,跟着我们走就行。”
核对完人数,五户人家,扶老携幼,带着他们全部的家当,跟着宁伟和杜红,离开了收容点,朝着南锣鼓巷的方向走去。
路上,宁伟和杜红一边走,一边给大家介绍着情况:
“大家别担心,到了街道,先安排大家住下,是临时的安置房,条件一般,但遮风挡雨没问题。”
“户口登记的事儿,街道会统一办。”
“身体不舒服的,街道有卫生所,能去看。”
“壮劳力,街道会根据情况,尽量安排些临时工的活儿,总能先挣点口粮,养活一家老小。”
“半大的孩子,要是想继续上学,街道也能帮着去联系附近的学校,看能不能插班……”
“关键是得登记录册,有了户口,才能粮票、布票……”
宁伟的声音不高,但条理清晰,说的都是这些逃荒而来的人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
那位被宁伟帮过一把的老大爷,颤巍巍地说:“政府好啊~感谢政府。。。。感谢干部同志。。。。。”
两人都没有骑车,而是帮着一些老人孩子把包裹放到了自行车上,推着车带他们往南锣鼓巷走去。
经历大半天,宁伟跟杜红终于是安排好了这几户人家。
回到街道办,宁伟瘫倒在工位的座椅上,突然想起之前答应何雨柱帮他找媳妇的事情。
“红姐,咱们街道办有那种需要安置的单身姑娘么?”
杜红本来也瘫在座椅上,闻言一下子蹦了起来,眼里满是八卦的看向宁伟,打趣道:“宁伟,你这是想找媳妇了么?”
边上几个大妈闻言立马围了过来,七嘴八舌的问道:
“小伟,你喜欢什么样的,跟我说,我帮你寻摸个好人家。”
“宁伟,我家二叔家有个闺女,今年19岁,要不我给你介绍一下~”
“。。。。。。。。”
宁伟赶紧打断众人,说道:“停停停~不是我,是我们大院的何雨柱,他今年都25岁了都还没结婚,求到我这了!”
“就是那个轧钢厂的厨子?”
“唉,他还真是咱们南锣鼓巷的钉子户,之前我们想给他介绍,都被他们大院的易中海拦住了。”一个专门负责这一块业务的大妈说道。
宁伟恍然道:“我就说么,那易中海居心不良,就想着傻柱帮他徒弟一家带盒饭,肯定就是故意的。”
“唉,所以说家里没个大人不行啊~”
“是啊,听说那家伙不能生育~”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