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晚月接过图纸,上面画着三种样式,圆盒、方盒,还有一种梅花形的小盒,盒盖边缘都留了刻字的位置。
她指着梅花形的盒子说:“这种样式好,小巧精致,夫人小姐们带在身上也方便。盒盖刻‘夏记’二字,再刻上花瓣纹路,显得更别致。”
老刘点点头:“没问题,这种盒子烧出来肯定好看。就是工期得五天,你看行不行?”
“可以,我不急。”
夏晚月从怀里掏出定金递过去,“先给你一半定金,剩下的等拿货时再给。”
老刘接过钱,笑着应下,又领着她去看瓷土。
“我用的都是上好的高岭土,烧出来的瓷盒细腻光滑,不会掉色。”
从瓷窑出来,夏晚月又去了绸缎庄。
掌柜的见她来,赶紧拿出一本账簿。
“夏老板,这是上个月脂粉的销售记录,比之前多卖了三成!有几位夫人还说,想订些特别颜色的脂膏,比如玫瑰色、桃红色的。”
夏晚月心里一动。
之前做的都是秋花冷调的颜色,开春后野花种类多,正好能研制新颜色。
她对掌柜的说:“你把夫人要的颜色记下来,开春后我就做出来。另外,我想在铺子里摆个专门的脂粉柜台,再做块‘夏记脂粉’的招牌,你看行不行?”
掌柜的一口应下:“当然行!你这脂粉卖得好,也能带动绸缎的生意。柜台我这就让人准备,保证宽敞明亮。”
回村时,路过镇上的粮铺,见开着门,夏晚月又进去买了斤面粉,不是她不愿意多买,而是里面真的没什么东西。
从逃荒到现在雪灾,她对囤东西的欲望又多了一些,平时没事,就连空间里后院那一小块地都要翻出来种上粮食。
家里的糖糕快吃完了,孩子们念叨了好几天,正好粮铺里的其他东西都没有了,只有一点面粉,她就全买了。
粮铺掌柜笑着说:“夏老板,你这日子过得红火,我都听说了,你带着望海村的人挣钱,不仅揽了工程,还带着村里种花挣钱呢!”
“现在望海村是整个惠州过的最好的村子,很多人都很羡慕啊!都恨不得搬到望海村去,和你做邻居。”
夏晚月笑了笑,没接话。
她知道,村里人的态度,不过是因为她能带来好处。
若是哪天她没了利用价值,那些人未必还会这么好。
就拿这次雪灾来说,就是一个例子,人心永远是最复杂的,她从不指望所有人都真心待她,只要自己和孩子们过得安稳,就够了。
回到家,李知夏和小白正围着骡车转,看见夏晚月手里的面粉和红糖,高兴得跳了起来。
“娘,今天要做糖糕吗?”
“嗯,吃完午饭就做。”
夏晚月摸了摸女儿的头,又对李温言说,“阿言,明天跟我去后山看看,看看花田怎么样了,开春能不能马上种上花苗。”
李温言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
夏晚月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也泛起暖意。
时间一天天过去,冷冬终将过去,开春后,脂粉生意能扩展,花田能丰收,说不定还能在清河镇开起分店。
她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一个机会,让日子越过越稳,让孩子们在这望海村,能真正安安稳稳地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