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是医农类——考语文、政治常识、达尔文基础、化学、物理。
他盯着那行字,心里默默盘算:
不是我狠,是这世界,容不得软脚虾。
三是文史政法财经类,考国语文、政治常识、历史地理。
李胜心里有点犯嘀咕。
1954年那会儿,考试还乱糟糟的,什么题都敢往卷子上扔。
到了56年,外语直接不用考了。
估计是政策还没捋顺,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他没管那么多,直接报了第一志愿——工业类。
考试那几天,顺得像遛弯儿。
国语文?全是大白话,段落里还夹着半文半白的老词儿,对他来说跟看家常菜谱一样轻松。
政治常识?不就是背熟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毛主席思想”那几条吗?比背广告词还简单。
数理化?呵呵,小学奥数难度都不如,连计算器都不用,纯靠心算。
李胜这人,脑子里装着二十一世纪的全套高中教材,考这些题,就跟成年人玩儿童拼图一样——提不起劲儿。
可他不敢太猛。
怕太出风头。
师父早提醒过他:以后路子可能不一般,越低调越安全。
所以他每门卷子都留了余地,该对的对,不该拿的分,统统放水。
考完一出考场,贺佳雯就凑过来:“你考得咋样?估计能炸吧?”
李胜耸耸肩:“马马虎虎吧。”
“你呢?”他反问。
贺佳雯咧嘴一笑:“还行,就是手心冒汗,怕写错字。”
“你复习那么拼,铁定能进好学校。”李胜拍拍他肩。
回家路上,妈在厨房门口探头:“儿啊,考得还行不?”
李胜轻描淡写:“还凑合。”
他妈脸一垮:“哎哟,别骗妈!考砸了也别怕,你才十七,来年再战!”
李胜笑出声:“妈,您放宽心,我肯定能上。”
不是吹牛,他真不紧张了。
前世第一次高考,他熬了半年,天天失眠,做梦都在刷题。
这回?像参加一场模拟考,连心跳都稳。
1956年,国家正拼命扩招,录取率高得离谱。
能读到初中的,基本都是能吃苦、有底子的。
只要不交白卷,大学门,基本都给你开着。
到了师父家,徐成一见他进门就问:“卷子咋样?难不难?”
李胜摆手:“不难。”
师母眼睛一亮:“听着像稳了?真能上大学?”
“八九不离十吧。”他答得云淡风轻。
徐成却一皱眉:“今年不一样,收人多,门槛低。可你这水平,要是真拿了高分,我就直接保你进军事学院。不然,还得重来一年。”
他顿了顿,语气严肃:“想干大事,不能光靠拳头。文武双修,才是正道。这关,是你自己要过的。”
李胜点头:“我懂,师父,您不想让我变成只会抡棒子的莽汉。”
徐成一听,大笑:“好小子,开窍了!”
师母忍不住插嘴:“诶,你俩别光顾着聊,考题是啥啊?我就好奇,国文政治,都考了啥?”
李胜想了想:“政治,考的是‘总路线’和老总思想。国文……好像有道题是‘秋风扫落叶’,后头跟着个画面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