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江南晴雨录 > 第二十一章 冬日流亡(第2页)

第二十一章 冬日流亡(第2页)

《晴雨录》是父亲半辈子的心血,里头批注了不少马守中的经验之谈,除此之外,在《晴雨录》的最后,还附有马守中对监生的考评简语,笔力遒劲,处处可见他所付出的心血,但越是看到这些,马纨越是替父亲的死感到不值。

可就在马纨准备合上书页之际,她感觉到手下纸张有些粗粝。

这是被摩挲过很久的质感。

马纨怔怔地拿起书,纸张已经泛黄,边缘微微卷曲,仿佛承载着无数岁月的痕迹。书页上的字迹虽然已经有些模糊,但依然可以清晰地辨认出父亲的一笔一划。

监生水谷源。

东洋长崎水谷家族长子,性宽和,寡言语。君之有礼,凡见师者,停步鞠躬招呼,深得师之喜爱。

源有大志,以兴家族织染技术为己任。勉之哉,宜有腾飞之日。

冷月冥冥,庭落寂寂。源殁于楚腰阁,师无能还卿以清白,孤枕难眠,辗反侧,愧矣。

春去秋来,又是一载。念及卿之枉死,为师惶惶不得安枕,欲往长崎。

……

宫裁瞳孔剧增,记忆瞬间将她拉回到了三年前的夜晚。

那时,她父亲还是国子监的太守,她也还是不谙世事的马纨。

那夜父亲缄默如深,没有告诉自己楚腰阁生了什么,三年后的今天,马纨方才知道,那夜竟是死了一个东洋留学生!宫裁的手微微抖,心中的震惊无法言喻。

她至今记得父亲事当晚的愁眉不展,原是因为他坚信水谷源的死另有蹊跷!

尽管是冬天,马纨还是生出了一身冷汗。

她双手颤抖地捧着《晴雨录》,怀疑马家之祸是因此而起……

康熙四十四年,一月。

江宁寒气逼人,饥寒交迫的马纨来到了苏州边界,在长达半月的漂泊中,马纨已然到了强弩之末。

“爷!您砸这个洞,这个洞指能有货!”

“对对对,小人方才也瞧见一道黑影窜了过去,这能有戏!”

耳边传来一阵嘈杂的高呼,这让原本便有些踉跄的马纨脚步一顿,她努力睁了睁疲惫的双眼往声源处看去——这是结了冰的太湖。

这些人是在做什么?

马纨运足目力,正准备瞧个仔细的时候,她突然对上了一道熟悉的视线。

“马纨?!”

对方一脸错愕,紧接着,他拨开围在身边的几个小厮,快步爬过岸边的小坡,跃到了马纨身前,他行为放荡、不拘小节,正是苏州织造府的李鼎!

能在这个时候,遇到熟人也是一桩奇事,马纨指了指他,又指了指围在湖边的一群小厮,“鼎二爷这是又琢磨出了什么新的玩法?”

“小爷疯了才会不在温柔乡里躺着,跑到这冰天雪地里找鱼玩!”

马纨被冻得有些反应迟钝,她好一会儿才缓过劲,“过来……找鱼?”

“是啊。”李鼎烦闷地看了一眼湖面,“父亲嫌我待在江宁碍事,就让我押解绫罗绸缎回京,在经过太湖时,顺道捕捞鲥鱼,到时一起进献给皇上后妃。”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端,长江之水通过京杭运河与太湖互通,太湖盛产各类江鲜,最有名的是鲥鱼和刀鱼,而鲥鱼更是江南四大名鱼之。世人皆道,鲥鱼味甘性温,能滋补虚劳的消炎解毒,列入御膳美食。

马纨有些纳罕地看着李鼎,“那为什么这个时节来捕?”

“小爷这么做自然有小爷我的道理!”

李鼎递给马纨一个自得的眼神,但见马纨一脸的不赞同,他只得无奈叹上一声,耐着性子解释,“这个时节,江南的水能结成冰块,等我捕捞到鲥鱼,就直接采了冰一起装下,一路送到京城才能保持食材的新鲜。”

他正解释着,下面的小厮一脸兴奋地朝李鼎招手,“爷!凿开了,您快过来瞧瞧有没有咱们要的货!”

“来了来了。”李鼎没工夫跟马纨细谈,应和着的同时,三步并作两步的朝太湖边冲了过去,这直接把马纨要劝说的话堵在了嗓子眼——

她看着李鼎兴冲冲的背影,嘴张张合合良久,最后只得一声叹息,在湖边坐了下来,她倒要看看——

一月来太湖捕鲥鱼,小爷究竟有什么道理。

过去,马纨对李鼎一直颇有成见,直到那夜在洪先生面前争论,她听到李鼎对唐明皇的看法,心中对他有了几分改观,只觉得在他放荡不羁的外表之下,也是个有情有义的正直人物;再后来便是海棠吊坠一事,他向自己赔了礼道了歉,马纨对过去的事也释怀了不少。

自从离开江宁织造府后,马纨只顾着低头赶路,忽略了沿途风景,如今瞧见李鼎带着一帮小厮在下面忙活,顿时觉得自己的世界又多了一丝人气与活力,尤其是看到李鼎几次败兴而归,与小厮大闹的模样,马纨眼角更是染上了几分笑意。

马纨觉得,李鼎是个有着很强生命力的男人,这种生命力可以感染到周遭人,给身边的人带来非比寻常的能量。

正想着,耳尖的马纨听到一声声脆响。

糟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