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讲究的是资历和传承。
内阁三老,基本都是六部尚书晋升后担任。
不管是年龄还是资历,礼部尚书戴胄都是接替内阁的最佳人选。
但戴胄的履历上还缺一笔,只要主持一场科举考试,他就会变成内定人选。
可万万没想到,老皇帝有意点王杰做会试的主考官。
王杰是出了名的鬼见愁,这是要给天下的考生增加考试难度了。
老皇帝似乎也看出百官的疑惑,看向戴胄笑问道,“爱卿的族侄今年也要参加秋闱吧?”
百官听闻恍然大悟,如果有亲戚要参加秋闱,那就得避嫌了,只是大家都没收到风声,皇帝是怎么知道的?
“回陛下,臣的族侄三年前,因为一些事情错过了秋闱。今年刚参加完科考得了秋闱的资格。”
“他可有高中的把握?”老皇帝之所以关注,是因为三年前的乡试,戴胄的侄子戴春禧考中了解元,外面都说戴春禧是唯一有望连中小三元之人,可不知何故,戴春禧竟然没参见会试和殿试。
提及族侄,戴胄脸上也洋溢自豪,说起来也是眉飞色舞,“戴春禧虽然资质平庸,但胜在刻苦。自由便寒窗苦读没有任何懈怠,说起来倒是有点儿把握。”
戴胄貌似说的很谦虚,但任由谁都听得出来,他对戴春禧抱有很大的希望,若是像传闻那样,戴春禧能连中小三元,戴胄也是脸上有光。
“三年前朕就很期待他的表现,今年更是如此,希望他能连中三元。”
“老臣,谢陛下怜爱。定会将此话转达,让其好好表现。”戴胄感动的眼眶红。
老皇帝随即看向国子监祭酒孔冲达,“孔爱卿,今年有没有什么热门人选?”
“要说热门人选还是有的。”孔冲达略微沉思,“外面呼声最高的当属保定四大才子了。”
“保定四大才子?”老皇帝笑了,“可是连续霸榜前三的几位?”
“正是他们几个,四大才子之的沈道正更是考中了小三元。”孔冲达眼生傲娇,“说来也巧,这四人还是臣族兄的关门弟子。”
“朕想起来了。”老皇帝故作惊讶,“这个沈道正,就是沈庆之的父亲,怪不得朕听着就耳熟呢。”
“臣看过他们的文章,破题思路一绝不说,行文也十分老辣。”孔冲达顿了顿,“听说,五柳先生也很看好他们四个,时不时的从旁指点教导。”
“今年秋闱,相较往年多了很多精英子弟呀。”老皇帝笑着看向群臣,“那就下旨吧,敕令内阁大学士王杰为主考官,礼部左侍郎吴敏忠、左督查御史柳公瓒、国子监祭酒孔冲达等人协理。望众卿齐心协力,搞好此次秋闱工作。”
旨意下达,各地方贡院也张贴出告示,立刻引来一片哗然。
见上面写着王杰为主考官,引来无数考生捶胸搓足。
之前已经有了确凿的证据,说明是戴胄主持秋闱,万万没想到变成了王杰。
为了备考,很多人都购买了戴胄的文章苦心钻研,无数考生尝试改变自己的文风,可当告示张贴出来之后,竟然变成了王杰。
王杰虽然是朝堂上的老好人,但背地里别人对他的评价是“多智近妖”,他的文风也十分怪异,根本就模仿不来。
虽然市面上也有很多王杰写的诗词和文章,可临时抱佛脚似乎有些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