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就在想。”
“要是这暴雪停了,是不是百姓也就不受严寒的折磨了。”
赢彪心情很惆怅,眼睛里更多的是忧国忧民和人间冷暖。
“……”沈庆之不可思议地看着赢彪:小爷投资了这么多钱,成本还没收回来,你特么却要砸了我的锅?这是正常人能说出来的话吗?
幸好赢彪没在这个问题上做过多纠缠,而是把一封信递给沈庆之,“这是十全老人托人写给你的信。”
“十全老人?”沈庆之满面狐疑,这世上敢叫十全老人的可不多见。
“算是我的一个长辈吧,你在信里可以叫他彻伯。若是他信里有什么说的不对,你就骂他,骂的别太文雅,越是话糙理不糙他越喜欢。”赢彪说完,总觉得辈分不对劲,但话已经说出口了,不对劲就不对劲吧,各论各叫。
“挨骂就开心?”沈庆之更是不解,“彻伯属贱皮子的吗?”
“……”赢彪险些被一口唾沫淹死,努力平复了一下心情,“对,就这么骂他。”
二人分别,赢彪去了李家镇盐场,沈庆之回了灵山镇。
打开书信,开头是久闻大名想结交一下,你叫我彻伯就好。
到了后半部分,画风突变,彻伯先是吐槽了一下朝廷,然后开始说关于北疆的御敌策略。
武朝统一中原之后,吸取历朝历代的教训,除了对北疆施行怀柔政策外,还施行了军事防御、行政管辖、民族融合及经济开等措施,但收获甚微。北征了好几次,最终都因为粮草和后勤问题,无功而返。
彻伯想问问沈庆之,按照武朝的实际国情,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戍卫北疆。
沈庆之找来几本历史书,仔细翻阅之后,也摸清了武朝的大致情况,于是开始给赢彻回信,大概内容就是——屯垦戍边。
屯垦戍边,就是驻扎边疆开展垦殖与军事防卫相结合的政策。
先秦时期,以军屯为主,沈庆之基础上又添加了民屯和募民戍边。
以农业开和粮食保障为主,通过兴修水利、开荒造田,打造出边境巡逻、戍卫、防守、反击一体化的戍边队伍。
屯田的募民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并鼓励边军协助百姓开荒、兴修水利,提升粮食产量;提供丰厚的惠民待遇,维持军民之间的关系,军民团结一心战争才无往不利。
同时,在屯田地区,建设各种军事设施。
包括城墙、堡垒、驿站等,这些设施可以帮助保卫边疆,防止外族入侵,更能进一步压缩草原人的生存空间。
一封信写完,沈庆之让人送去了驿站,地址也按照彻伯所说,京城丽正门大时雍坊辇儿胡同西一门。
把信件递给邮驿使,交了五文铜钱,沈庆之离开了驿站。
邮驿使起初没怎么在意,可当重新拿起看过详细地址之后,就感觉自己一个头两个大,那地址的具体位置赫然是密谍司。
怎么会有人给密谍司写信?
邮驿使拿不定主意立刻把信件转呈给了驿站的驿丞,驿丞见到地址,狠狠一拍脑门子,他把赢彪交代他的事情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