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人齐聚,商讨如何霸占沈家二房的家业。
商量来商量去,决定先对李家镇的盐场下手。
毕竟,得盐者得天下,掌握了盐井就等于掌握了保定府的话语权。
武朝各府的最高行政长官为知府,统管治下所有的州、县。
国家政令的宣布,百姓的治理,讼案的审断,坏人的稽查,属吏的考核,赋税的征收等所有政务,都由知府负责。
但知府也不是三头六臂,更不会影分身,故而在知府下有同知和通判两个佐官。
同知为正五品,因为它是府衙的大天二,所以在公文里面,都用府丞来称呼其官职。
当官的想盘活一个企业很难,但让他们搞垮一个企业轻而易举。
走正规程序吞并李家镇盐场也很简单,直接安排宣课司长史,去查一下盐场的税收就好。
毕竟李家镇之前是贩私盐的,光是抓抓漏洞,让李家镇把这些年欠的盐税都补齐,就够李家镇盐场喝一壶的了。
宣课司主管一府的税赋,包含各种杂项税,只要是和税务有关的都会宣课司管。
宣课司长史梅朲誊是从九品的小吏,想要晋升就要紧抱陈跃进的大腿,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不搞死李家镇盐场,都对不起他屁股下面的官椅。
但梅朲誊也没着急,先是安排人手去李家走访一下,彻底摸清李家镇的嫡系在出手,争取做到一击必杀。
………………
灵山镇。
四大才子还在认真做文章。
清闲下来,苏渊明开始给沈子衿讲一些豪门的见闻和必要的规矩,沈子衿也是乐在其中学的有模有样。
沈庆之站在院子里,看到这一幕脸上满是笑容。
苏渊明不遗余力的叫沈子衿规矩,很明显是要送沈子衿一场大造化。
而他自己,作为两朝帝师的关门弟子,早就集齐了名望、天资、后台,随便一张牌打出去都是王炸。
和沈家小院的平静相比,武朝文坛早就炸了锅。
苏渊明的信件出去之后,名儒、士林们乱作一团。
信里面傲娇的说自己收了一个关门弟子,明显就是在炫耀。
尤其是邀请他们参加龙釜山诗会,更像是为自己的弟子立威。
这是要凭借一己之力,撼动整个武朝文坛啊。
信虽然只写了八十多封,但一传十十传百,送信的人可不止是这八十多家。
武朝十三省和三十五个直隶州,都有人快马加鞭把礼物送来灵山镇。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宿县也彻底热闹起来。
一来是给苏渊明送贺礼,二来是想看看他的关门弟子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
周桦骢主持龙釜山诗会,特邀苏渊明出席。
赢彪,就好像是一个小吉祥物,在诗会上作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