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知道为什么,陈长青等人的嘴竟然变刁了。
不是沈子衿包的小馄饨不吃;沈子衿蒸的小笼包不吃;不是沈子衿腌的小咸菜就不吃;不是沈子衿……
除了沈子衿做的,吃别人做的饭菜如同嚼蜡。
每月回家一次,都恨不得带沈子衿一起回家。
最后还是几位夫人把自家的厨娘送来沈家小院深造一番,口味才勉强及格。
最近,上门提亲的人很多。
不管是沈庆之还是四大才子,都有一种自家辛辛苦苦养大的狗崽子,被人惦记的感觉。
甚至是,沈道正接连几次破防,把提亲的官媒乱棍赶出了沈家小院。
然后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偷偷地抹眼泪。
沈家长房和三房,除了沈无忌外,依旧没人过来关心二房,更没人过来道喜。
或许在他们的眼里,沈道正拿到的入场券本就无足轻重罢了。
毕竟,沈家在北方也是书香门第,考秀才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小事而已。
更何况,沈道正还没参加府试和院试,没成为真正的秀才。
吃过饭,四大才子整理好书本,规规矩矩地坐在书房内。
主位的桌子上,已经摆好了茶具,沈子衿点燃檀香,冲泡了一杯上等的绿茶。
苏渊明背着手缓缓走进书房,打量之后满意地点点头,很自然地坐在了主位。
“子衿,你就坐在老夫身边,也跟着听听讲。”苏渊明笑吟吟看着沈子衿,“老夫已经和县衙打过招呼了,再也不会有官媒上门说媒了。跟着老夫能学多少就学多少。等机会到了,老夫送你一场大机缘。”
“谢先生。”沈子衿急忙行礼,搬来一个小马扎,坐在了苏渊明身侧。
苏渊明看了看他们手中的书本,又看看他们面前的作业本,扫了一眼题目,满意地点点头,“这是庆之给你们留的题目?”
“是的,先生。”沈道正恭恭敬敬道,“学生四人最近一直在刷题,不停地刷题。之所以能轻松破题,和刷题也有直接的关系。”
“刷题只是一小部分的原因。”苏渊明捋了捋胡须,“破题的关键是多读书,准确找到每个词汇的出处,以及题目里暗藏的陷阱。相对而言,你们的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既然你们选择《五经正义》,那老夫就以此书为教材。”
沈子衿急忙起身,准备拿一本《五经正义》给苏渊明,却见苏渊明摆摆手,“此书老夫早已倒背如流,根本不需要书本,咱们现在开始吧。”
苏渊明很严厉,对四大才子也是倾囊相授,在他看来,学识方面没啥可教沈庆之的,能教的也只有人情世故和朝堂的为官之道。
想过过教书瘾,四大才子正好适合。
朗朗读书声,自沈家小院传开,无数前来拜访的学子,无不露出羡慕嫉妒之色。
他们多希望,坐在五柳先生面前的人是自己呀!
反观县太爷周桦骢,对此事的看法则大为不同。
他认为,苏渊明对四大才子的说教,更像是一场灿烂的薪火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