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去了观复书院。
消息像是重磅炸弹,彻底引燃了保定府。
五柳先生本名苏渊明。
两朝帝师,字号五柳先生。
被天下读书人奉为武朝第一鸿儒。
书院所有先生教授,以及学政署的官吏全都站在门口迎接。
“五柳先生,竟然真的是五柳先生!”
“观复书院何德何能,有幸接待五柳先生啊!”
沈无忌等人脸色激动得通红,眼神里全都是对帝师的崇拜和尊敬。
众人也是对苏渊明恭恭敬敬地行了学生礼。
没办法。
苏渊明是天下读书人的标杆,具有相当的名儒效应。
他本人也笑盈盈地接受了众人一礼。
“老夫游历北方,恰好经过保定府,故而就来观复书院坐坐。”
听了苏渊明的话,沈无忌等人险些兴奋地晕过去。
任谁也没想到,苏渊明是专门来给他们指导教育工作的。
“先生,能为我们传业授道是我等的荣幸。”沈无忌的声音也颤抖起来,“学生已经备好薄茶,您里面请。”
在一群人的簇拥下,苏渊明进入了观复书院,沈无忌在一旁小心地讲解关于书院的历史。
也不知道是谁走漏的消息,安宿县的文人也纷纷赶往观复书院,想一见五柳先生真容,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求教的机会。
万一被五柳先生看中,被收为关门弟子也说不定呢。
“老夫会在安宿县逗留一段时间,就住在灵山镇。”苏渊明笑着看向众人,“你们如果有疑问可以来家中请教。”
围观的文人们听到这话,简直幸福得要死过去,竟然真的能向先生请教学问。
唯独沈无忌和孔冲闻有些意外,听苏渊明说的地址,好像和沈家小院只有一墙之隔啊。
…………
沈家小院,时不时地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听得苏渊明一阵稀奇,他们读得像是四书五经,却又和四书五经有些不同。
苏渊明本身不是迂腐的读书人,不然也不会成为天下读书人的楷模。
他一直都觉得,现在的学术是最简单的事情了。
人再笨,十四岁还学不会吟诗作对吗?
甚至是他坚持认为,天下幼童四岁就应该入学,八岁之前四书五经论语就应该倒背如流,之后再用八年的时间读完所有经典杂学。之后在国子监深造一年,然后直接参加秋闱。
在他的眼里,学问就是最简单的东西。
为什么儒生们学不会学问?
就是因为学问被历朝历代所谓的名儒注解,把最简单的东西变复杂了。
很好奇,却又拉不下脸面过去询问。
再加上每天来找他请教学问的人,都排起了长龙,只能强忍着好奇。
保定四大才子和沈庆之被隔壁的场面也是吓得不轻,根本搞不清状况。
多方打听之后,才了解了一点儿,是两朝帝师住在他们家的隔壁。
怪不得这么多人过来,原来是一条大粗腿呀。
在古代,想要起飞先要攀附高枝。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接触学阀,成为学阀的一分子。
老爹他们四个,已经抱上了孔家的大腿。
那自己该如何不着边际地抱上苏渊明的大腿呢?
沈庆之越看隔壁小院越是眼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