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朝开国至今,就没出现过这么火爆的书,也没出现过生产力不足的现场。
第一次遇到这种事,连个应对的办法都没有。
甚至是,曹掌柜都想再买几家印书作坊了。
吴道荣给曹掌柜指了一条明路:解铃还须系铃人,问题是谁搞出来,你就去找谁,没准就把问题给解决了呢。
道理虽然是这么个道理,但曹掌柜还是不相信沈庆之能把印刷问题给解决了。
可东家的命令又不能不听,只能揣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思来了沈家小院。
“曹掌柜,坐。”
沈庆之也不着急,邀请他坐下后,东拉西扯的一顿说,就是不让曹掌柜说正题。
最终,曹掌柜彻底忍不住了,这才把现在的困境和沈庆之说了一番。
沈庆之淡淡一笑,这事儿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出书立传最难的不是出版和印刷,而是雕版。
雕版印刷需经过修板、缮写、校正、雕刻、印刷和装订等工序。
雕刻时需精准控制刀和走刀方向,掌握粘、编、折等操作技巧,确保文字或图案的阳文效果。
印书必须一页一版,制作一块雕版少则数日多则数月,制作过程中一旦出现错字或损坏,就需要重新制作雕版。
武朝最大的书斋,曾经为寺院制作过《金刚经》,光雕版就耗时两年半。
流云轩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印出来一千本,已经是印刷界的极限了。
沈庆之不紧不慢地从桌子下面拿出两本书递给了曹掌柜,“我最近想到一桩大买卖,能彻底解决印刷问题。”
曹掌柜接过书籍,是一本《千字文》,一本《百家姓》。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么好的纸,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这字……清一色的小楷,每个字都不模糊,就好像一笔一画地写上去的一样。
“曹掌柜,流云轩制作一本千字文要多长时间,卖多少钱一本?”沈庆之笑吟吟地问道。
“用你这样的纸……这印刷质量……制作周期至少半年以上。”曹掌柜略微沉思,“成品书籍少说也要卖三两银子,且有价无市。”
“那你知道我的制作成本是多少吗?”
“多少?”
“一吊钱。”
“多少?一百个铜子儿就做出来了?”曹掌柜震惊错愕,不敢相信听到的是真的。
“这只是现在的成本价,如果让我批量印刷,我能把成本控制在十文钱,甚至更少。”沈庆之生怕曹掌柜不懂,又解释道,“雕版是我自己制作的,纸张是我自己改良的,任何人和我打价格战,都是弟中弟。”
“不对不对!”曹掌柜又翻阅了一下书籍,“你这不是雕版印刷,绝不是雕版印刷,雕版印不出这么干净整洁的书籍,成本也不可能压缩到十文钱。沈公子,您究竟使用的什么印刷手段?”
小院外,正要推门而入的赢彪和周桦骢,听到院子里的对话,也彻底僵立原地,嘴巴半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