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一支军队。那是一支由五十万刑徒和囚犯组成的、庞大的、充满了怨恨与绝望的奴隶大军。拱卫他们的,不过是数万名二线的郡县兵。
章邯缓缓地从阴影里走了出来。
他没有看任何人,只是走到了扶苏的面前单膝跪地。
“陛下。”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如同金石相击,“我大秦没有不可战之兵。”
“骊山军中,多为六国旧人心怀怨怼。然亦有数万,乃是因触犯了先帝严法而被罚的关中老卒。他们依旧是我大秦的子民。”
“臣请命!”他抬起头,那双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里,燃烧着属于军人的、最后的骄傲,“请陛下,下旨,赦其罪,其甲,许其以军功,换家人之自由!”
“臣,愿以此二十万‘罪人之军’,出关北上!为王离将军,也为我大秦,踏出一条血路!”
“不可!”
右丞相冯去疾,失声惊呼!“章邯将军!若动骊山军,则咸阳将成一座不设防之空城!国都安危,系于一体!此乃动摇国本之举!万万不可啊!”
扶苏陷入了痛苦的抉择。
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两幅画面。
一幅是五万名忠心耿耿的关中子弟,在绝望的围城之中,引颈待戮。
另一幅则是空虚的咸阳,被六国余孽或楚军偏师轻易攻破,宗庙焚毁,社稷倾覆。
他该怎么选?!
他缓缓地闭上了眼。他想起了他的父皇在临终前对他的托付。
他也想起了,陈寻曾对他说过的话。
“一个君王,最不该学会的就是放弃。”
他猛地睁开眼!那里面所有的犹豫和痛苦都已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属于帝王的、绝对的、冰冷的决断!
“朕,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为大秦流血的将士。”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中尉章邯,听令!”
“朕命你,即刻统帅骊山大军二十万,佩朕之天子剑,出函谷关北上,援救王离!一切军需,国库将倾尽所有,全力支持!”
他亲自走下台阶,将章邯扶起,双手紧紧地按着他的肩膀。
“章邯,”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后辈对长辈的哽咽,“帝国最后的希望……”
“便在你身上了。”
……
当夜,骊山。
数十万刑徒,在冰冷的秋雨中,被集结到了巨大的校场之上。
当那份由扶苏亲笔写就的“赦罪诏书”,被当众宣读时。
当那一车车,崭新的盔甲与兵刃,被运到他们的面前时。
那片本已麻木的、死寂的人海,瞬间爆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如同野兽般的咆哮!
章邯一身重甲立马于高台之上。
他看着下方那一张张重新燃起了“希望”与“战意”的脸。
他缓缓地拔出了腰间那柄,由扶苏亲手赐予的天子之剑。
剑锋,遥指东方!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