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上床何忌骨肉亲:母子互动札记 > 第91章(第3页)

第91章(第3页)

道德感审判虽然一度很重,可母亲显然不会是那种屈服于其中的性子;不是说她不知廉耻,她更着眼于往前看,往后看。

我自然而然地接下了“搞卫生”的重任,这是我应该做的;而我平日在家里就是个精细清洁的好手,母亲定然不会担心我敷衍了事。

激情消退,欲望消退,荷尔蒙和肾上激素的作用褪去,令我面对那些痕迹并没有旖旎的回味。

我只一味作业,来回清洗拖把、抹布,地面拖了好几遍,桌面椅子擦了好几遍,做到起码不会轻易闻到什么气息,再经一夜挥,我想应该不会有什么隐患的。

母亲送回来一个干净的明显冲洗过的空箱子,一会又捧回一堆湿得更厉害的文件。

她没有点评我的卫生作业,在这方面她绝对相信我的。

文件稍微摊薄后,我们到了离开的时候,母亲在门口看着里面的情形,一动不动不知在想些什么,一会关了灯掩上了门。

我低头嗅了嗅自己的衣袖,那股怪异的气味似乎还萦绕不散,心里不由得一阵紧。

母亲也察觉到了什么,微微侧过头,似乎是在用眼神示意我别太在意,保持淡定,随后加快了脚步。

但是一楼大厅还有个npc,想到要面对这个,令人忆起羞耻的经历,就当是做贼心虚吧,尽管他大概率不知道我们的“龌龊”,但秘密事件毕竟过去没多久,有精神压力人之常情。

于是我们一前一后,还是兵分两路,总之做不到一起在npc眼前经过。

我们衣物上,就有痕迹和残留气息呢。

我从后门绕回大门停放摩托车杵。

母亲正对着车镜照看了一下。

这是个很有生活感的画面,好像做着普通工作的女人,也像接送孩子上学抑或去买菜,盘已被拆散,自然地摇晃了一下脑袋让丝垂顺,然后歪斜着脑袋系着头盔的绑带,再不经意地瞥了我一眼,尽管脸容模糊,但双眸炯亮,修身旗袍衬出了身段的欣长又不失丰腴,很容易让我心理悸动了一下。

不过稍纵即逝,大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母亲正要跨坐上去,想了想还是示意由我驾驶。

原本我们应该经过一个小墟市吃个宵夜的,但我们两人这种状态,只得作罢。

尽管风和大地被甩在身后,飞驰的路上,只要开口总能闻到些不可名状的气息,也有可能是我们的心理作用,为免在“近距离”,“密闭”空间不合时宜地提起那些沉重的经历,我们默契地保持了缄默。

理智与后怕总会占领大脑高地的,于是旖旎的过程便沉重了起来。

还好,河边清风,山间明月,冲散了不少郁结。

我对此不是毫无经验了,要说思绪还能如何狂乱那是不存在的。

更加灰暗的高二生涯终于是来到了。

别看高二选好了文理,上的课程,要做的试卷总体少了,可选了科,那个不得不攀登的折磨无数少年的求学路上的大Boss就明确出炉了。

目标的明确,不一定会令人行得更有序,而是压力具象了明晰了。

想高一时候,虽然学九科,但文理未定之下,反倒相对松弛、均衡,上起课来反而有种没有考学功利性的感觉,只是孜孜以求地摄取知识,增广见闻,持续塑造思考与感悟的基础。

我自然选的是理科,跟大多数人一样,因此我们这个班级基本保留了原来高一时候8成的原班人马。

文科是死路一条,对那个年代的乡村学子来说,这个认知根深蒂固。

若不是数理化生实在拉胯,谁会想不开读文科呢。

就我们这个县城的百年名校,一百个尖子班的文科生都凑不出一个985。

无论从考学上还是以后职业考虑,都决定了文科被我们嫌弃的。

现如今,文科越来越臭名昭著,思潮已经觉醒,事实上也是,大部分文科专业,没有创造社会价值。

你别举什么例子说有些人读了文科专业出来也混得很好,但归根到底Ta创造价值的依仗并非文科的知识体系。

我们还没有达地区的家庭条件好的尖子生那种素养,他们确实早早规划,有底气选一个自己喜欢的。

现在起,我们大部分就被称作理科生了,而不是高中生。

搬宿舍,搬教室,个中动荡不大,新鲜感也谈不上,就是换去了个大宿舍,住的人更多了。

该熟的还是会熟,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那怕天天睡一屋,也不会产生令人日后怀念或觉羁绊的同学情的。

大部分人,哪怕同一县甚至同一镇,在奔涌入大学的天地之后,此生都不会再有交集了。

不过高二了,任务更迫切了,那些曾经在宿舍指点江山论道的少年沉寂了许多。

人们抓紧时间休息,以便更好地抓起笔头和草稿纸。

按部就班,老僧入定地沉浸于考学有关的一切,你很难说这是一种麻木机械,还是坚定理想信念以少年意气浇灌青春之花,奋力一搏不留遗憾。

令人痛心疾的是,有几个大胸的女同学去了文科班,课室内的风景线大为缩减。

更令人遗憾的是,我远离了那个带着县城小女人气质的政治老师;而对于那个青春活力的刚师范本科毕业的语文老师我反而毫不留恋。

尽管少年学子们内心不屑于填鸭式教育,整天或多或少地被其钳制创造力的形象压迫,可又不得不屈服于这套游戏规则,不得不说大部分人活得很拧巴。

当然,也有老实本分的,抱紧这条上升通道,无比虔诚虔诚之下斗志昂扬,学习于他们并不艰苦。

时至今日,我们当然完全还了高考制度乃至中国式教育的清誉,正常人都不会再批斗了。

至于我自己当时,说不准什么心态,虽然过程我是唾弃的,但是好大学的天堂幻象,还是能激励我奋图强,加之成绩与考学,还是我达成其他目的的重要筹码……

学习好了,话语权就大了。

在逐一上过各科之后,高二的老师令我“失望”,从他们身上,那苦大仇深的面容,与我当时认为是巨大牢笼的教育阵地可谓相得益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