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
还是寻找新的突破口?
“陆家那些赚钱的买卖里,好像没提过医疗这一块?”
她微微眯起眼睛。
虽然陆家在aI医疗研究上有诸多成果,但始终未真正涉足临床应用和医疗服务落地。
陆翎川一听,眉心拧了一下。
“没错,陆家没办过医院,也没碰过医疗设备。”
过去几十年,陆家专注的是底层技术和平台构建。
而不是运营实体医疗机构这种重资产、高风险的业务。
“想把aI系统装进智能机器人里做医护用,这确实头一回,难点不少。”
这项计划不仅前所未有,而且挑战重重。
从安全性验证、伦理审批,到人机协作流程设计,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不确定性。
稍有差池,就可能引舆论风暴甚至法律纠纷。
可话又说回来,只要他们放出风声,想合作的人能从北城排到南城。
毕竟,谁能拒绝与陆家共同主导未来医疗的机会?
一旦项目启动,资本、专家、支持都会蜂拥而至,根本不愁没有资源倾斜。
这是事实。
陆家的品牌号召力,早已越单纯的商业范畴。
那问题就来了。
既然选择太多,为何偏偏锁定一个地域性家族?
这背后一定有外人看不懂的逻辑。
“为什么非挑卫家?”
齐城那边,卫家的医院确实响当当,几乎家家都知道。
提起“仁济卫氏”,老少皆知。
百年传承的医术底蕴,精湛的外科技术,让这家医院在当地几乎成了金字招牌。
可那也只是齐城而已。
辐射范围有限,影响力局限于中游一带。
在全国范围内,并不算是最具话语权的医学世家。
全华国,比他们资历深、背景硬的医学家族多了去了。
北有海市协和虞家,南有齐南江氏医门,西有周氏针灸世家……
为何独独选了一个“地方豪强”?
娄琦云却只是淡淡一笑。
“就像我信你一样,我也把全部信任,押在了卫家身上。”
“只要他们俩在我身边,这事就一定成。”
“他们俩”指的是卫家长兄卫光曦与幼妹卫嘉柠。
一个是主刀大拿,一个是康复科新星。
二人联手,几乎覆盖了治疗与恢复两大关键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