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关于海华集团的公开信息,剪贴报纸上关于海华的报道,甚至旁敲侧击地向一些了解商业的同学请教企业运营的常识。
她的行为落在旁人眼里,只当是她受了刺激后奋学习,并未引起太多注意,连一直监视她的姜莱也渐渐放松了警惕。
姜莱此刻正完全沉浸在虚荣和幻想里。
沈磊为了榨取她关于“未来”的信息,对她极尽敷衍之能事,带她出入高档场所,给她买漂亮衣服和饰,甚至真的买了一枚戒指给她,只是这并非订婚戒指,只不过姜莱自顾自地如此认为而已,并且沈磊还让她以“未婚妻”的身份陪伴一些不太重要的商务应酬。
姜莱飘飘然忘乎所以,在沈磊的有意纵容和下,说话越没有顾忌。
在一次陪同沈磊与几位南方来的生意伙伴吃饭时,为了炫耀自己对“未来”的“洞察力”和沈磊的“实力”,她故意在席间“无意”透露了某个沿海地区即将开放的政策风向,以及某种进口紧俏商品很快会价格飙升的“内部消息”。
沈磊表面上呵斥她“女人家不要乱说话”,实则默许甚至引导她说出更多。
那些生意伙伴听得两眼放光,对沈磊更是奉承有加。
然而,姜莱和沈磊都不知道,这次饭局上的一位“生意伙伴”,其实是沈妄通过关系安排进去的眼线。
姜莱炫耀的那些“未来信息”,被一字不落地记了下来,迅传到了沈妄那里。
沈妄看着这些信息,眉头紧锁。
这些政策动向和市场变化,极其具体和前,绝非普通人能凭空臆测出来。
这进一步印证了他的猜测——姜莱和沈磊,恐怕真的知晓一些常人不知的事情。
这虽然棘手,但也意味着,他们的行为模式或许有迹可循,他们的“先知”也可能会成为暴露他们野心的线索。
他将这些信息与当前的政策形势进行比对分析,试图找出沈磊可能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的违规甚至违法的操作。
另一边,孙凯伤势逐渐好转,即将出院。
公安那边的调查由于缺乏关键物证,进展缓慢,陷入了僵局。
孙凯和孙萌萌情绪都有些低落。
戚许去医院看望他们时,孙凯愧疚不已:“对不起,戚许同志,都是我没用,没能保住证据。。。”
“孙凯哥,别这么说。没有你,我们连知道真相的机会都没有。”戚许安慰道,“证据虽然没了,但我们还活着,这就是最大的希望。沈磊和姜莱不会一直逍遥法外的。”
孙萌萌也抽泣着说:“戚许姐,我现在好恨姜莱!她怎么能这么恶毒!”
戚许目光坚定:“恨没有用,我们要想办法。孙凯哥,你父亲在榕城经营多年,虽然现在。。。但应该还有一些信得过的老部下或者朋友吧?能不能想办法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从侧面了解一些海华集团在海市运作的情况?特别是当时那块地的审批,不可能一点痕迹都不留。”
孙凯眼睛一亮:“对!我怎么没想到!我爸的秘书王叔,跟了他十几年,我爸出事后就病退在家了,他或许知道些什么!我这就想办法联系他!”
一条新的调查线索悄然展开。
然而,沈磊的耐心也在逐渐耗尽。
姜莱提供的“未来信息”虽然有用,但过于零碎,而且他现姜莱对于更长远、更宏观的趋势似乎并不了解,她的价值似乎正在快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