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第二日的早朝上景帝就宣布了《氏族录》
“吾欲聚天下大族之姓氏集为《氏族录》非大族者,大富者不可上,记姓氏以永传后世之人,以供后世人瞻仰”
这件大事对当朝的大臣们而言还真的是天降馅饼,朝廷搞得姓氏录要将天下大族记录在册。
这不比他们自家的族谱记载更加的靠谱,更能永传后世?
不仅如此,还能向天下之人彰显他们这大族的威望,如果自家排进这《氏族录》第一,不敢想象自己将会有多么的快乐。
出门在外直接报我乃##地#氏。
只要上榜了,自己家族的传承和声望将会达到一个恐怖的地步,而且还可以左右舆论,当世百姓皆会推崇我家族。
这全权都是好处啊。
就连之后的景帝要取消口赋都无人在意了,在场的群臣只关注《氏族录》,至于口赋,陛下要取消就取消吧。
反正只要不让他们交这笔钱就行,国库收入减少了那是陛下的事情。
但这《氏族录》才是关乎我们家族传承以及声望的大事,这才是重中之重。
“陛下此举甚好,《氏族录》乃是众望所归啊,臣愿做这《氏族录》的编写之人”
“陛下,臣也愿意,此《氏族录》工程巨大,怎么能让大人一人编写?臣愿意尽绵薄之力,为我大梁之典籍尽一份心”
……
听着这些官员争先抢后的纷纷夸赞起景帝的马屁,并且称《氏族录》将会成为大梁最为着名的典籍,甚至是有大言不惭者觉得这书越圣人之言。
要是搁到平日早就有人喷这话了,但现在所有人都忙着恭维陛下,想着如何自己才能被陛下选进来,成为编写之人。
编写的时候搞的小心思,自家的氏族就会进这《氏族录》
这献媚的场面再次让秦泽大开眼界,谁说文人心眼子多,武将心眼子少?
能进朝堂的那心眼子可都不少,武将那也是八百个心眼的主,秦泽直摇头,将此画面记录下来。
青史留名倒是有可能,至于是骂名还是美名,那就非常有待商榷了。
反正只是端看他的记载,那留下的就不用说,肯定是他们会拍马屁的名声。
王相和封相对视一眼,认命的走出来,没错到他们表演的时候了。
“陛下,此《氏族录》关乎重大,一旦上榜,其家族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声望,提高了他们家族在大梁的地位。
臣以为,这么重要的事情自然是交给臣来最是好”
“放屁,王信,你个小儿,依你的资历还不足以编篡《氏族录》。
陛下臣以为应将此事下到各郡各县,由其家族向官府报备,再由官府核查其资格,上报朝廷,由我等定夺其等级与名次”
“??”
还有等级和名次?这几个老狐狸果然知道的更多,想来昨下朝被陛下留下就是因为《氏族录》
这几个老狐狸肯定早早的就在《氏族录》上顶下名额,就看谁的手段更甚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