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唐家小茶娘 > 第92章 吕娘子(第1页)

第92章 吕娘子(第1页)

大盛十九年,农历三月初,山雪化尽,春暖花开。

唐清欢坐在陈家宅院,花园长廊的石条凳上凝思。这沁香酥饼有成熟方子和饼娘,酒酿是从卫城运来现成的。唯独茶。。。。。从烹煮到奉客,处处是讲究。

在卫城时,茶坊由吴翁亲手调教的龙团、松烟,点茶功夫个个精细,可远水难解近渴。

幽州那边,请的掌柜能管账、能应酬,可这茶汤的功夫、待客的门道,却非一朝一夕能成。请现成的茶博士,报酬抬得比水涨得还快。

若一直将这边事务安排不好,不知何日才能回卫城,茶商会梅公已多次飞鸽传书,催促她回去。她将担忧告知陈大郎,陈大郎让她不要忧心,困难由他来解决。

三日后,陈大郎领来一个姑娘,名叫吕氏,约莫十七八岁年纪,一身半旧不新的青布衣裙,洗得白,却十分干净。她始终微低着头,双手紧张地绞着腰间的衣角。

“唐小娘子,你看我给你带了一个人来,做茶博士。。。。”陈大郎低声。

他转头瞧着吕氏,继续道:“这丫头命苦,祖父那辈儿曾是幽州茶行里拔尖的老朝奉,舌头灵,鼻子尖,一套点茶的手艺听说很过得去。后来家道败落,父兄都没出息,她一个女子,竟流落到码头上给货船做帮工,扛包卸货,就为混口饭吃。我偶然听人说起她家旧事,便寻了来。你看她这手指。。。。。”

唐清欢目光落下,见那吕氏绞着帕子的手指,关节略显粗大,指腹带着劳作的薄茧,但指甲缝里却干干净净,最显眼的是指尖肌肤,隐隐显出深色茶渍痕迹,那是长年累月与茶叶打交道留下的印记。

吕氏被看得越窘迫,头垂得更低,几乎要缩进脖子里。

那情景,忽地撞进唐清欢心里。

她想起多年前,自己与林傅盛来到卫城,为了白手起家,不得不典当那只玉镯,站在当铺之间,也是这般局促不安,窘迫之景如出一辙。

她心下微软,缓步上前,声音放得柔和:“为何有这般手艺,不去茶铺打工?”

吕氏迟疑了一下,用极细的声音道:“去过。。。。。被嫌弃是女子,没人用。”

“女子怎么呢?女子还比男子强,尽是些不识货的眼珠子。”唐清欢愤然道。

吕氏听她这样说,慢慢抬头,眼神里带着怯懦和水光子。

唐清欢从身旁桌上取过一枚早已备好的铜牌,上面刻着‘清欢茶坊’四字,下角还有一个“幽”字小印。

她亲手将铜牌上的细绳理好,轻轻为吕氏挂在颈上。

冰凉的铜牌贴上肌肤,吕氏微微一颤,待明白过来这意味什么,眼圈霎时将水光子变红,嘴唇嗫嚅着,想说什么,却只深深福了下去,肩膀微微抖动。

“好了。。。。。。”唐清欢扶住她。

“幽州分号的茶事,我便托付给你。用心做,莫要辜负了你家传的手艺,更莫要辜负了你自己。”

吕氏重重点头,将那铜牌紧紧攥在手心,仿佛攥住了救命稻草,更攥住了一丝重新拾起的尊严。

北地幽州城,风沙之地。

这里的风,一年到头似乎都在刮,带着塞外的粗粝和尘土,呜咽着掠过城墙屋脊。茶坊开张数日,生意虽如预料般红火,但新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唐清欢坐镇店中几日,便现一个南方绝难见到的问题:落灰。

无论伙计如何勤快擦拭,那茶盏碗碟,只要离手片刻,盏底便积了一层细密的灰尘。

更有那豪放的边城茶客,大大咧咧,一碗茶端起来,吹一吹水面浮尘,便仰头饮下,看得唐清欢暗自蹙眉。

这般‘喝茶吃风沙’,如何能品出茶的真味?长此以往,这茶坊的格调,岂非与路边解渴的大碗茶摊无异?

她将烦恼说与吕氏听。

吕氏如今换了干净簇新的茶娘子衣裳,人也有了精神,闻言凝神思索片刻,迟疑道:“东家,我在码头做工时,常见那些苦力老妇用洗净的干荷叶垫着粗碗吃饭喝水,说是能隔脏,还有些清香。有时风大,她们便随手将大荷叶挡住碗口。。。。您看,咱们能不能。。。。。。”

话未说完,唐清欢眼睛已是一亮。

她即刻吩咐下去,寻来上好的青瓷,画了图样,令窑工加紧烧制一种带盖的深腹茶托。盏置其中,严丝合缝,上有盖可防尘,下有托可防烫,旁侧还留有一小孔,插入细竹管,可吸饮,亦可防泼洒。

不日,新茶具就送到店铺,幽州茶客们皆觉新奇。

有人试着用它饮了一回,但觉茶汤始终温热洁净,再无沙尘困扰,而那青瓷茶托造型别致,握在手中颇有几分雅趣。虽不及南方茶道繁复精致,却极贴合北地实用之风。

只是用着细竹管吸茶汤,和大口啜茶汤,有一丝方法差别而已。

唐清欢将其命名为‘防风茶盏’。。。。。

‘清欢茶坊的防风茶盏’便成了幽州城茶客间,口口相传的一件新鲜物事,竟隐隐成了边塞粗豪饮茶风尚里的一抹别致亮色。

茶坊的声誉,借着这小小的巧思,又悄然攀高了一层。

生意上的难题刚解,官面上的麻烦却又寻上门来。

榷务司经过一番清洗,那姓王的判官及其党羽果然被严办撤换。

新来的小吏头目姓钱,看着面皮白净,说话带笑,比那王判官似乎和气许多。

但这日,他带着两个随从踱进茶坊,四下打量一番,便笑着对迎上来的唐清欢道:“你是这里的掌柜?生意兴隆啊。。。。”

唐清欢含笑应酬:“托官爷们的福。。。。”

钱头目话锋一转,手指轻轻敲着柜台:“按咱们幽州地面的老规矩,这新商号开张,尤其是您这等连着开三家大铺面的,需得补缴一笔‘开市礼’银子,也算是犒劳兄弟们平日维持市面辛苦。不多,十两足矣。”

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却仍是索贿的由头。看来,这榷务司的积弊,并非换一两个人就能彻底根除。

唐清欢心中冷笑,面上却故作讶异:“还有这等规矩?妾身初来乍到,竟是不知。只是我这茶坊,并非无名新号,乃是卫城茶商会联名认证的加盟分号,一应税赋章程,皆依总号规矩,与官市亦有契约定例。却不知这‘开市礼’,出自哪一条律法,哪一款章程?还请钱头目明示,妾身也好记录在案,往后依例办理。”

钱头目脸上的笑容僵了僵,他没想到这看似温婉的南边女子,竟如此牙尖嘴利,直接抬出了‘卫城茶商会’和‘官市契约’的大帽子。

他哪里拿得出明文规定,这本就是相沿成习的陋规!若是硬要,对方真较起真来,捅到新上任的那位文官那里,自己怕是讨不了好,新官可正想着烧三把火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