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郎中抬头,目光坚定道:“小的,一心想悬壶济世,却难入庙堂之内。。。。。。”
“朕观你医术卓绝,能救万民脱离疫症,实乃医家栋梁。云京乃天子良医汇聚之地,太医院正需你这等好手。随朕归京,朕便赐你红袍官身,良田百顷,白银五千两。让你子孙可入太学,承你衣钵亦能得朝廷眷顾。留在此地,纵有良方,能济几人?随朕走,往后你便是朕的医官,出入宫廷,何等荣耀?莫非你不愿为朝廷效力,享这泼天恩宠?”
陈郎中被太祖一席话,震动心弦,实乃推迟,但他的确,也不能入那庙堂之内。
他缓缓低头,又道:“小的,感恩天子恩宠。只是自己与那白云青山闲云野鹤惯了。怕是不能适应朝廷的规矩,恐得罪他人。小的,惶恐!请皇上恩准,做那市集隐士。”
说罢,陡然下跪,面露凝重难色。
太祖见他执意如此,摇头叹息:“可惜呀!想朕一世殷勇,却劝收不了天赋异禀的良医。罢了,你为朕的子民尽心竭力治病,也是为朕做事。那我就赏赐你白银三千两,亲笔题赐‘妙手悬壶’的匾额。若是你还想推辞,朕。。。。。”
陈郎中急磕头道:“小的,谢过皇上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
陈郎中依然跪地,拱手抬头道:“启禀皇上,此次卫城疫事,在小的入手之前,得以暂缓,非小的一人之功。城中清欢茶坊掌柜唐清欢,在物资匮乏之际,愿以自家茶叶为基,熬制驱寒药茶分予百姓,暂缓疫势蔓延。又解囊捐赠,为百姓搭建草棚,昼夜不歇。小的虽救治百姓,但其义举如雪中炭火,稳住民心,替小的延缓时间,实在不敢独贪其功,恳请皇上念其平民之身,济世之心,予以嘉奖。”
太祖起身沉步走到他跟前,将他扶起。
缓声问道:“你说的唐清欢,可是朕赐她‘沁香酥饼’那位?”
陈郎中回道:“正是!”
太祖缓露惬意,点点头道:“又是她!这是朕第二次听到她名字,这女子不一般呀!”
他转身望着远处的青山,扫视片刻后,慢慢开口:“准了。赏白银五百两,米粮二十石。赐她‘良善济世’的匾额。让卫城知府把赏物亲自送到她茶坊里,好好夸夸这妇人。”
陈郎中叩谢太祖后,太祖吩咐公公,准备这些赏物,自己先行回了云京。命人将陈郎中送回卫城,再去趟知府,让他亲自上门,宣读皇恩,送上赏赐。
几日后,陈郎中到了卫城,太祖随从公公便到了知府衙门,宣读了他的意思,并将赏物运了下来。
此刻,唐清欢正在店里面煮茶,将江夫人的兰花茶,分煮一些送到茶客的桌上。
知府大人带着几个衙役进门,手里端着红绸盖住的盘子,拉着几十袋大米,抬着木匾。
她忙迎了上去,屈膝福了福:“大人驾临,有失远迎。”
知府大人颔,面露愉悦之色:“唐小娘子不必多礼,皇上念你近日,为城外百姓熬煮药茶,特让下官送些物件来。”
说着示意衙役将三个托盘上的红绸打开,露出足足五百两银锭,还有身后二十袋大米。
衙役又将匾额上的红盖头掀开,露出‘良善济世’金字。
抬头问:“皇上。。。。。。怎知民妇做了药茶?”
知府哈哈一笑:“是陈郎中平复了三地疫情,将你的事告知皇上,特命本官送上赏赐。”
唐清欢听完,忙跪下磕了个头:“谢皇上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待知府扶起。
她吩咐茗酥:“快沏壶新茶来,给大人和差爷们润润喉。”
知府抬手阻拦,连声道:“唐小娘子不忙活了,本官府里还有事,先行告退了。”
说罢,转身和着衙役急离去。
唐清欢吩咐龙团几人,将大米送至后院,干燥保存,又嘱咐茗酥,关店时,店铺小二人手一袋大米。
她将五百两银锭用提盒装上,疾步向定琴居走去。
路上行人,纷纷议论陈郎中,说他是清流,不贪图富贵,拒绝了皇上的入朝封官,愿意呆在卫城悬壶济世。
唐清欢琢磨,这确实可惜,陈郎中一向低调,倒也符合他的性子。
林傅盛正在柜台拨弄算筹,唐清欢轻声轻脚来到他跟前,店铺伙计高声道:“掌柜的,你家娘子来了。。。。。”
他一个抬头,双眸对视,又露出惬意的笑:“你怎么来了?”
“给你送银子来的。。。。。”唐清欢将盒子提落在柜台下,将盖子推开。
林傅盛见里面这么多银锭,一时露出惊讶的神色:“这些是哪里来的?黄云轩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