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九五小说网>1848大清烧炭工 > 第232章 何王掌西殿(第1页)

第232章 何王掌西殿(第1页)

湘南主要的城池已克,除了西殿、南殿两殿人马未占据中大型城池,粮秣军需较为紧缺之外。

太平军其余诸殿的粮秣军需皆较为充盈。

总的来说,现阶段太平军的后勤问题得到了缓解,没有当初撤围桂林时那般紧张。

在占据了湘南地区的主要城池后,太平军各殿兵马都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招兵买马,征粮拷银之上,军事上的攻势暂缓。

太平军与清军,由此陷入了短暂的相持阶段。

比之太平军三路进军顺利,各路人马目的明确。

这一时期清军的部署可谓是杂乱无章,目的不明。

就战略大局而言,这一阶段的清军对太平军仍旧处于包围的态势。

太平军控制的湘南周围主要清军兵团有三支。

一支为目前屯兵长沙,正在聚拢兵马的赛尚阿,骆秉章兵团。

一支为从桂林一路追击太平军至全州城下的周天爵,向荣兵团。

最后一支则为存在感、参与感很弱,但又确实存在的两广总督徐广缙的粤军兵团。

尽管清廷派出的钦差大臣赛尚阿已经抵达长沙,负责统筹各路兵马会剿太平军。

由于地理上的阻隔,加之各路统帅各怀心思。赛尚阿虽持遏必隆刀,又系旗人,咸丰对赛尚阿进行大胆的放权,赛尚阿获得了节制湘桂鄂粤四省兵马的大权。

然而赛尚阿并不能做到对各路人马的如臂使指。

清军各兵团,仍旧是各自为战。

实际上自林则徐之后,无论是李星沅还是赛尚阿,或受制于客观原因,或受限于个人能力,都未能够做到对各省兵马的有效整合,统一指挥调度。

赛尚阿本人在长沙城坐等各路人马前来长沙集结,以希冀完成兵力集结后同太平军进行决战。

周天爵、向荣兵团则是态度较为积极的一支清军兵团。

湘南局势糜烂,全州城又久攻不克。

向荣担心咸丰怪罪迁怒,再拔了他的顶戴,将他编为记名提督。

同周天爵商议后遂派遣秦定三、和春、张国梁、向继雄等将领,引一支五千人的偏师东进,装模作样地追击袭扰杨秀清的东殿兵马。

周天爵和向荣两位主帅则继续死啃全州城。

至于徐广缙,仍旧是老样子,听宣不听调,自扫门前雪,坐镇粤北的韶州府,不动如山,以防范太平军南下广东,并无主动北上出击太平军的意愿。

与此同时,太平天国内部亦是暗流涌动。

萧朝贵死时正值壮年,又死的太过突然,其生前压根没有考虑过继承人的问题。

太平天国名义上的第二大殿,实际上的第三大殿,由此陷入了短暂的权力真空。

杨秀清获悉萧朝贵于长沙城下阵亡,大为惊诧。

惊诧之余,杨秀清心急如焚。

西殿核心将领俱在北殿控制之下的衡州府。

如若彭刚将西殿的核心将领拉拢至北殿,等于是吸收了西殿的大部分实力。

北殿实力本来就强,再吸纳本就实力不俗的西殿兵马,于东殿而言,是一场灾难。

杨秀清片刻不敢耽搁,迅以天父的名义下旨,暂管西殿兵马。

罗大纲已经和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等西殿核心将领接触过。

西殿的这些将领都对萧朝贵很忠诚,没有投效他殿的想法。

彭刚要比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等人还要更早收到由东殿暂管西殿兵马的旨意。

自从被陈兴旺带离大墟,刘炳文已无回头路可走。

这段时间,刘炳文除了写信给往日的学生,邀请他在浔州府教授的那些学生来给一起创业,共襄盛举。就是了解天国的政治架构,给彭刚充当幕僚智囊。

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刘炳文带着他的儿子来衙署面见彭刚。

既然九族已经绑定在了彭刚这条造反大船上,他也只能跟着彭刚一路走到黑,不如卖个老脸,为自己的儿子刘思进也在彭刚这里谋个差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