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为了满足海军可能的需求,所以那些远洋船上的水手并没有被陆军征兵,而是被留了下来,现在正是这些水手们挥他们价值的时刻。
即便现在这些刚上船的水手与士官们,甚至还没有熟悉舰船内部的舱室,但是事情已经到这一步,那就得上了!
时隔两年之后,战争海军的舰艇再次开始了大规模的补给,开始为出海作战进行准备。
如此规模的准备自然瞒不过布尼塔尼亚人的间谍,很快战争海军准备出港的消息就传到了伦敦。
这个消息让已经快要准备开香槟的战时内阁与乔治陛下一脸懵逼。
所有人都不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条顿人怎么还能够让他们的海军起攻击,地面上的战斗都已经展成这样了,你们还派出海军战斗这有意义吗?
就算是你们的每一枚炮弹都蒙天主赐福,以那么万分之一的机会,打赢了本土舰队,你们还能够登陆布尼塔尼亚本岛还是怎么地?
这不合逻辑啊……
不过在进行过简单的分析之后,战时内阁还是搞明白了条顿人究竟是准备做什么。
作为一个陆权国家,在历史上条顿人就没有什么像样的海军,在现任条顿皇帝上台之前,条顿人的海军不能说是威风凛凛吧,也只能说是可有可无。
所以他们损失了他们的战争海军,也不过是回到他们过去历史上应有的位置,但是布尼塔尼亚的本土舰队如果损失惨重的话,那么在战争结束之后麻烦就大了。
不过本土舰队会损失惨重吗?
战时内阁觉得可能性不大,所以什么都别说了,让本土舰队做好准备,是时候摧毁条顿人最后的挣扎了。
与条顿人那士气十分诡异的海军不同,布尼塔尼亚人的海军此时士气十分高涨。
虽然在上次海战中,布尼塔尼亚海军在损失的吨位上,稍微高了那么一点点。
但是谁被锤回去了谁知道,再加上作为一个传统的海军强国,布尼塔尼亚皇家海军在面对条顿人时,在心理上有着巨大的优势。
往前几百年,虽然布尼塔尼亚的陆军经常变着花的丢人,但是皇家海军可是征战百年未尝一败,从遥远的新大陆到陛下的水渠,皇家海军见敌必战!
但是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大战中,皇家海军除了那次稍微有些丢人的将条顿人给锤回去之后,就再也没有一次像样的大规模战斗。
平时的任务不是护航,就是反潜,和追着那些条顿人的伪装船杀。
几乎没什么能够拿的出手的战绩。
再看看过去争预算时说话都不敢大声的陆军,先是创造了马恩河奇迹,然后又是两次血战索姆河,还用一个特遣队就帮助高卢人守住了巴黎。
进而成为了联军中第一支在大规模反击中成功突破条顿人防线,突入条顿人本土的部队。
开战时一个平平无奇的下士,现在都当了将军,眼看战后肯定要封爵了。
这不由得海军上下不眼红。
对于海军中下层来说,一个下士打了三年就爬上了将军,就让那些想要进步的官兵们纷纷觉得吾可取而代之,只是少了一个机会。
而对于海军的高层来说,乔这个家伙搞的什么机械化部队,一看就要用大量的金属,现在他的越野车就在占用空军的引擎了,日后他要占用什么东西我都不敢想!
不过由于装甲部队的战绩太过耀眼,也实在是没有什么争议,不是那种随便去个人都能够做到的成绩,没有什么多嘴的余地。
所以海军的高层就只能再走上那条过去海军压制陆军的老路,准备和乔卷一卷战绩。
有本事你在我们干掉条顿人的战争海军之前,推进日耳曼尼亚啊!
在这种略带狂热的情绪趋势下,本土舰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度完成了战斗准备出港,就等着条顿人的大舰队撞到自己脸上了。
而在布尼塔尼亚海军准备在战争结束之前,狠狠给自己捞一波军功的同时。
条顿军官团中那些准备拯救国家的人,也准备开始做出行动了。
促使他们现在就想要做出行动的原因,一方面是虽然乔觉得自己在科隆的进展不算快,但是在这些军官们看来乔的推进度已经称得上是惊悚了。
像是这种大型城市,无论是巴黎还是圣彼得堡,都是一个战斗拖延了数年的血腥绞肉机。
在开战之前他们觉得,不说能够在这里击败乔,至少他们把最好的装甲部队,还有能够调动的老兵都扔过去之后,多少能够拖延上一段时间吧?
然而并不行,如果不是莱茵河的存在,现在科隆就已经沦陷了。
只花了这么点时间就几乎占领了科隆,接下来乔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他们都不敢想。
战争打到这个程度,所有的盟友都投了,条顿再这么坚持下去除了输的更惨之外,还有什么意义,不如趁着自己手里还有筹码,投了吧。
另一方面则是他们的小动作,被条顿帝国的总参谋长现了。
由于战争的进行,总参谋长已经是事实上成为了条顿帝国的二号人物,所以当这种形同叛乱的行为被总参谋长现后,这些军官们都做好了直接被拉出去枪毙的准备。
然而总参谋长并没有枪毙这些军官,毕竟带头准备搞事的人是帝国的战争英雄,一名在帝国军队中举足轻重的元帅,而是告诉他们,你们这样做不行。
陛下的孩子现在都在前线战斗,就连女儿都去了医疗队,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要想暴力兵变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你们找到了愿意这么做的士兵,信不信到时候陛下瞪着那些士兵问“我是不是亏待了你们?我的孩子现在也在前线战斗,我的幼子也死在了战争中。”这些士兵就立刻会调转刺刀表示他们是被蒙蔽的了?
总参谋长都说到了这个程度,这些很有精神的军官们再傻也能明白总参谋长是和他们站在同一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