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山看了自家老爷子一眼,声音放低:“臣谨遵陛下旨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楚天恒看着两位忠勇的将领,心中稍感宽慰,继续道:
“哈尔图一死,乌桓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场恶战在所难免,且规模恐远以往。”
“光靠秦夜那小子在云州周旋,恐怕……独木难支。”
他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自省:“先前朕担心老六在北境坐大,尾大不掉,故而派了李严等人前去,本想加以制衡。”
“如今看来……唉,实是一步昏招!”
“李严此人,志大才疏,嫉贤妒能,非但未能制衡,反而险些误了大事!”
“若非秦夜力挽狂澜,北境危矣!”
秦文山闻言,连忙宽慰道:“陛下此举,亦是出于稳妥考量,自有深意。只是李严未能领会圣意,挥应有之用罢了。”
这话说得委婉,既维护了皇帝的尊严,也点出了李严不堪大用的实质。
楚天恒勉强笑了笑,摆了摆手:“错便是错了,北境的局势,不能再拖延下去,更不能任由其恶化!”
“必须快刀斩乱麻,以雷霆之势,彻底打垮乌桓的气焰,即便不能杀的他们亡族灭种,也要换取边境至少十年的太平!”
他的目光骤然变得锐利无比,紧紧盯住秦泰然和秦文山:“朕叫你们二位来,就是要你们亲自挂帅,前往北境!整合雁山关及北境诸军、统兵出征!”
“朕要你们打出大乾的军威,打出边境的安宁!”
“唯有如此,朕才能腾出手来,安心处理朝堂内的忧患,为……为后世,争取足够的时间!”
这番话语,重若千钧。
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场关乎帝国未来命运的战略抉择。
将最信赖、也最能打的秦家父子派往北境,意味着他决心已定,要优先解决外患,再回头清理内忧!
秦泰然和秦文山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与熊熊燃烧的战意。
他们齐齐起身,单膝跪地,抱拳沉声应道:
“臣老臣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定当扫清北虏,扬我国威,为陛下平定外患,换取边境十年太平!”
楚天恒看着眼前争相请命的秦家父子,心中感慨万千。
但帝王的理智让他迅做出了更深的考量。
他缓缓摇头,声音沉稳:“北境重要,京城更是根本。你二人,必须留一人坐镇京畿,以防不测!”
说话间,心中思忖:京中除了明面上的禁军、城防营。
还有那近十万不曾记录在册、由秦家秘密操练多年的“暗军”!
这支力量,是他为应对最坏情况而准备的底牌,必须由绝对信得过、且能完全掌控的人来指挥调度。
关键时刻方能协助自己稳定大局!
秦家父子,必须有一人留下。
“陛下!让末将去吧!父亲年事已高,北境苦寒,征战劳顿,末将正当壮年,理应为国分忧!”
秦文山抢先一步,抱拳请命,语气急切。
“放屁!你都四十多了,还壮年呢?那你要壮年,我也是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