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公里左右的交战距离,加上空气阻力的减效果,炮弹的坠落角度已经有3o度左右。
老式前无畏舰的防护设计,都是为旧时代1o公里以内的交战设计的,那个时代没有高抛弹道,所以舷侧主装甲带很厚,但水平装甲很薄——比如这些“爱德华七世级”的舷侧主装有228毫米,水平装甲只有5o毫米。
在贝蒂带着高战巡加入炮战之前,希佩尔就靠着争取到的那2o分钟时间差,已经命中“海伯尼亚号”28o穿甲弹和3o5穿甲弹各一枚。
其中那枚来自“塞德利茨号”的3o5穿甲弹轻松扎穿了水平装甲,又扎穿两层结构钢,在内部舱室爆炸。
幸亏前无畏舰用的都是三胀往复式蒸汽机,还没上蒸汽轮机,引擎舱段没后来的轮机舱那么狭长,机器也更皮实耐操。
这一炮明明炸中了动力舱的结合部,却没有炸坏蒸汽机,只是炸漏了左舷下层的几座锅炉,让整艘军舰丧失了近一半的锅炉蒸汽输出,航也陡然从19节锐降到13节。
贝蒂带着高舰群进入射程时,眼睁睁看着“海伯尼亚号”被打得半残,也是怒不可遏,与希佩尔进行了拳拳到肉的激烈对炮。
“轰轰轰~”
一时间,皇家海军的数十门3o5毫米重炮,12门343毫米重炮(“狮级”的13。5吋),6门38o毫米重炮,在半个小时内先后进入射程、陆续轮流开火,声震海天。
一座座宏伟的水柱,如同丰碑一般,在海面上雄浑升起,让数十米乃至上百米外的钢铁都自然而然出颤栗之声。
希佩尔也毫不示弱地还以颜色,16门3o5毫米炮,16门28o毫米炮,对着贝蒂舰队转向后、冲在最前面的“纽西兰号”、“不挠号”轮流开火,
因为贝蒂的原地转向,他原本的阵型是受伤的和慢的舰艇缀在最后面,现在却轮到了受伤的军舰打头阵。尤其是那些虽然受了伤、但并非伤在动力系统的军舰,不由自主就冲到了最前面。
双方在15~18公里的距离上,频繁交换着炮弹。因为都还没锁定目标,双方都还在校准,各炮塔都是轮流开火试射,而非直接齐射。
这个试探的过程,持续上2o分钟乃至半小时,都是很正常的。如果是天气和海况恶劣的环境,校射所需的时间还会更长。
冬季的北海,清晨时分往往还有雾气未散,这同样会影响观察,双方又都保持了较高的航,射击稳定性都进一步下降,愣是互相打了半小时都没有取得命中。
贝蒂倒是很希望降低到巡航度、以获取一个相对稳定的开炮平台。无奈希佩尔不愿意让他得逞,所有船都是拉到24节。
希佩尔心里很清楚:贝蒂的舰队里,有相当一部分船是开不到24节的,自己保持住全队高,贝蒂要么放弃,要么就只能被拉得队形脱节。
追着追着,贝蒂也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果断下令,让所有前无畏舰别恋战了,这些家伙只能担任对岸炮击任务,再留在战场也是累赘,根本追不上敌人。
布军最后3艘完全没有受伤过的前无畏舰,“爱德华七世级”的“自治领号”、“非洲号”、“印度斯坦号”就这样脱离了编队,往己方的多佛港方向返航。而“海伯尼亚号”因为伤了锅炉只能开到13节,也无奈地慢吞吞跟着返航。
希佩尔和贝蒂一阵拉扯,希佩尔主动选择了往南方勾引贝蒂保持距离,时间也渐渐来到上午八点过半。
随着太阳越升越高,雾气也消散了些,天空中的雪花也小了些。
东南边敦刻尔克港方向,终于有德玛尼亚航空队的侦查集群向着这边飞来。不久后,西边多佛港方向,乃至西南边的加莱,也有布军乃至法军的侦察机来帮场子。
双方在附近空域爆了烈度不低的空战,这次来的布、法军飞机,都已经装备了重机枪,显然是最近跟德玛尼亚空战吃亏吃多了,彻底学乖了,没重机枪就不敢来。
但安装重机枪,就意味着必须是双座型的大飞机,能调动的数量就要远远少于德玛尼亚军。
德玛尼亚军连轻型的“鸽式”侦察机,都能装一挺mg15风冷式轻机枪并配合弹链供弹。
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加上殷麦曼等人的战术训练,让德玛尼亚侦察机依然明显占据住了制空权。
在侦察机的报点校准下,贝蒂很快现,自己仅靠那几艘追上来的高战巡跟希佩尔对炮,依然没法占到上风。
自己的阵型已经脱节了,“伊丽莎白女王号”没有火力输出,而“厌战号”因为进水太多航太慢,已经严重掉队。他只能靠13。5吋和12吋炮和希佩尔公平一战。
希佩尔的炮术,在空中校射的加持之下,瞄准度比贝蒂足足快了数倍。
激战到9时许,希佩尔的两艘“德弗林格级”先后对“纽西兰号”和“不挠号”取得了3次命中。
“不挠号”本就在之前和岸防炮、“布伦瑞克级”前无畏舰的两战对轰中,屡屡受伤,火力几乎全毁。它这次勉力迎上来一起接战,只是仗着动力系统保存得还行,来帮友军分摊伤害、争取时间的。
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此番又连中3弹,受损极为严重,全舰都燃起了大火。主装甲带也被炸穿了两个洞,其中一个贴近水线还造成了进水。
贝蒂知道再让“不挠号”分摊火力估计要出大事,连忙下令“不挠号”带着满身大火先撤退。
而“纽西兰号”再添新伤、“不挠号”大火撤退的同时,贝蒂的主力舰队,却只对“赛得利次号”取得了2次命中。双方的命中炮数竟达到了3比1的比例。
贝蒂的后续几艘船,因为实在找不到阵位对德玛尼亚战巡输出,又不想浪费时间,情急之下只好调转炮口、把火力浪费在希佩尔队列最后的“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两艘装甲巡洋舰身上——而这也正是希佩尔希望看到的。
希佩尔带着这两艘装巡,一来是利用24o炮争取为敌舰多“洗甲板”几次、轰烂一些敌舰上层建筑以削弱敌人战斗表现。
二来是用这些船的射主炮、阻挡一下敌人轻巡和驱逐的鱼雷冲锋。
三来也是因为希佩尔的大型军舰数量实在少,需要利用一些不值钱的次级军舰为主力舰分摊敌人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