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子真是太神奇了!居然就用这样一招,在一个下午加一整夜的时间里,打崩了凯默尔山背坡的敌军重炮群!
居然还逼得黑格乱中出错、脑子昏对我们起反冲锋!简直是找死!原本还以为,就算重创了敌人的炮兵,也得再花上两三天攻下155高地,结果现在就攻下了!”
几个小时后,当鲁普雷希特公爵亲自站上155高地,看着插在主峰上那面巨大的旗帜,心中一股豪迈感也油然顿生。
他情不自禁就出了连番的感慨,也愈坚信身边这位少校实在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战神。
鲁路修少校,简直就像是奉神谕而降世,总是能洞若观火地提出一个个神妙的点子,一个个完美的创意,解决一场场艰难的战役。
鲁路修倒是没有居功,他还恬淡谦退地提醒:“殿下,我们还是别在峰顶待太久比较好,毕竟这里还没有完全脱离敌人的炮火覆盖距离。
我军只是拿下了155高地这个主峰,整个山脊沿线,还有很多阵地,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彻底肃清。
而且,此战更应该感谢一线奋死搏杀的将士们,尤其是伦德施泰特少校那个营。
他们不但一开始时渗透夺取了最初的几条坑道、取得了相对靠近敌军炮兵阵地的前沿观测点。
后来还精准试用了炮兵测声器,实践了我这套新战术,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最后他们还顶住了敌人的反扑,攻上了主峰,把旗帜插到了这里。”
鲁普雷希特公爵也听得连连点头。
凭良心说,伦德施泰特少校的第2突击营,因为关系后台不如冯。博克少校的第1突击营那么硬,之前战役中的立功表现,始终是不如第1营的。
毕竟冯博克的舅舅是总参谋长,最容易立功的作战任务都让给他优先执行。还有鲁路修这个当时的副营长,跟冯博克在一起,他那个营就更容易出彩了。
从一开始进攻巴约勒的时候,伦德施泰特的营就被优先分在了铁路北侧、靠近高地、更容易被敌军炮兵压制的方向上。
而博克的营当时在铁路南侧,地势更平缓,远离敌人炮兵,仅有的泥泞问题在冬季封冻后也解决了,当时博克的突破战果可比伦德施泰特远得多了。
没想到战役开始了快一个月,苦熬了那么久的伦德施泰特,也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
防区靠北的他,当然会成为凯默尔山的主攻突击营。他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就凭他最后攻上主峰把旗帜插进了黑格的军部,再加上之前的苦劳,也该晋升了。
至于跟他并列的博克少校,人家之前功劳就已经不少,历战累积下来,差不多也都配升中校。
鲁普雷希特公爵在权衡之后,便下达了两道命令:
先,从后方紧急调来两个工兵团,给他们最多48个小时,要他们尽量不眠不休昼夜赶工,把被布军轰烂了好几公里的铁路重新修好。
三天之内务必要重新通车、让大军可以把积压在后方的军备物资全部运到前线。
然后,公爵又火线签署了两项晋升令,并且上报总参备案,要将冯。博克少校和伦德施泰特少校都晋升为中校。
书面备案要花上好几天,不过可以先电话通知、最后再补纸面归档文件。
当天公爵就给参谋部打了电话,
经办军官听说、要晋升的人里有总参谋长的亲外甥后,办事效率极高,当天就敲定了。
但晋升之后,两人的职务暂时不变,还是突击营营长。
……
公爵安排工兵团修铁路、并且给夺下155高地有功的一批军官们晋升授勋的同时。
凯默尔山上的阵地争夺战,也还在激烈地持续着。
凯默尔山沿着伊普尔高地南侧边缘、呈东西走向绵延,整条山脊也绵延了近2o公里。
当天上午夺取的只是主峰阵地,得手之后,军队朝着东西两个方向撕开更大的缺口、肃清残敌,至少还要打上一两天。
不过这些都已经是“垃圾时间”,主峰被夺后,敌人的炮兵战力就被彻底压制住了,再也威胁不到下面的铁路。
等大雪停下后,视野重新变得开阔,就轮到德军重炮居高临下直瞄压制布军炮兵。
此后的18~2o日几天,德军果然按计划,一边夺取了凯默尔山剩余险要,一边日夜赶工修复了铁路。
大雪在19日这天就彻底停了。
2o日午后,第一列满载着弹药和军粮、纱布药品等物的补给列车,终于从阿尔芒蒂耶尔站出,经过3个小时的行驶,顺利将补给送到了靠近敦刻尔克前线的巴里亚第2师、第3师阵地上。
铁路才刚修复,加上还有积雪,火车只敢开略低于3o公里的时了,但这都不重要了。
满满十几节车皮、上千吨的物资运到军前,当天就让前线德军回了一大口血。
原本西边的法军还试图反攻切断德军这根深入的铁钳,在德军机枪子弹和大炮炮弹变得充足后,法军的反攻尝试也全都成了笑话。
无数的重机枪持续猛烈开火,子弹就像不要钱一样。1o5和15o口径的炮群,也开始肆无忌惮地泼洒弹雨,把反扑的法军一群群炸翻在冲锋途中。
这种时候,对法军而言最明智的选择,当然是立刻转攻为守,别再做无谓地牺牲。
但可惜,受制于这个时代法军落后的通讯条件、呆板的指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