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恳请遵守礼制,慎重国本,给予信王皇长子礼遇,以安朝野之心。
三是恳请召回三十六道矿监税使钦差,免得内臣渔猎百姓。
四是恳请罢黜张鲸等太监,制止厂卫肆意妄为,还三法司之权,整肃朝堂,拨乱反正,释放蒙冤官员。
五是恳请皇帝励精图治,改革弊政,肃清吏治,整顿军备。
实际上这五条谏议,海瑞等人也不指望皇帝全部接受,只要接受一条两条,那就能看到皇帝振作的希望。
此时,百官都已经知道海瑞率领请愿队伍入京,九卿等重臣虽然不便出面,也都是心怀期待。
就是王锡爵、沈一贯、张位这三个内阁大臣,也都心生幻想了。
这么大的阵仗,居然真的顺利入京了。虽然有可能是陷阱,但也有可能是好事。
起码宫中传来的消息是,陛下有心召见海瑞。难道陛下指使贼寇拦截之事暴露,陛下惭愧之下有心弥补?
很有可能。
可是王锡爵等人还是心绪不宁。
王锡爵甚至因此求见皇帝,说起海瑞入京之事,试探皇帝的圣意。皇帝没有多说,只说士子入京请愿古已有之,只要志虑忠纯,也不能全然否定、一棒打死。
以王锡爵这等老辣,也难以琢磨天子到底是什么倾向。天子模棱两可,似乎态度也在摇摆不定。
王锡爵只能代表内阁和百官,请求慎重以对,妥善安排。
皇帝只回了一个字:可。
王锡爵等人想见张鲸套消息,张鲸居然避而不见。
因为事情紧急,内阁也只能拿出一个模糊的态度:只让五城兵马司维护秩序,但不阻止请愿队伍在午门前跪请,只要安静待在原地,不在城中四处游行即可。
游行肯定是不行的。
内阁连夜拟出条陈,皇帝却是留中不,也没有上谕传出,口谕都没有。
这一下,王锡爵、沈一贯等大佬忽然就慌了。
直到此时,他们才回过味儿来!
陛下可能给他们挖了一个天大的坑,骗过了自己等人。
天刚蒙蒙亮,午门刚刚打开,三个阁老和九卿就聚集在文渊阁,紧急廷议商议对策。
沈一贯先言道:“志虑忠纯!陛下要求请愿者要志虑忠纯,可是志虑忠纯这四字,谁说了算?”
王锡爵眼皮子直跳,“问题就在这里了!昨天陛下说起,老夫思索良久,越想越不对劲儿,原来就是志虑忠纯四个字!好好好,圣天子的聪睿,都用在臣子身上了。”
张位苦笑一声,“咱们这位陛下,说聪明也真是聪明过人,可惜啊可惜,就是不用在国事上。陛下骗了我们!我们却还蒙在鼓里!”
吏部尚书孙丕扬勃然作色,“陛下到底要做什么?难道陛下要…”
礼部尚书罗万化胡须颤抖的说道:“不至于吧?不至于!陛下毕竟是读圣贤书长大,虽然有些任性,可天性纯良…”
左都御史李世达冷笑:“陛下的确天性纯良,可是陛下身边却是群小汇集,正气不存,邪气有余。这近墨者黑之虞,想必难以免俗。”
兵部尚书石星叹息一声,“眼下只能做最坏的打算,或许已经来不及了。陛下真的变了,可惜我们太迟钝了。”
众人面面相觑,都是彼此眼中看出了震惊之色。
想到皇帝有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做的事,他们就不寒而栗。因为那意味着,陛下会彻底放弃礼制祖宗法度的约束,行事不可蠡测!
正在此时,忽然兵部侍郎宋应昌神色惶然的进入文渊阁,颤声道:
“出事了!请愿队伍还没有到午门,就被锦衣卫和御马监的兵围住,当场搜出了送给皇长子、京营将领、京卫指挥使的书信,还不止一封!说是已经有人招供,他们名为请愿,实为谋立信王、逼宫政变!”
谋立信王、逼宫政变?众大臣闻言,满脸都是不可置信之色。
要出大事了!
……
ps:大家可以看到,万历已经变了,和历史上的万历已经不太一样了。他的改变,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原因肯定因为鸦片和春丹。求月票,书评,冲榜。蟹蟹!心都凉了,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