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
一道闪电划过天空,春雷滚滚而来,高丽的春雨季节终于降临。
高丽是北地东国,春雨季也比中原晚半个月。此时的中原刚过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雨季,高丽才刚刚开始。
连绵的春雨一下,整个安州都笼罩在水雾之中。明军和日军都想方设法的保存火药,谨防火药受潮。这雨一下,几天就难以消停,不知道何时会天晴。
明军大营在地势较低的温泉驿,按道理最怕下雨。可是朱寅早有准备,明军一在此地扎营,就开挖了排水渠道。哪怕连日大雨,大营也不会积水。
这一下雨,到处泥泞不堪,仗就很难打。双方反而都难得的安静下来,连斥候也很少派遣了。
只有双方的战马,时不时出凄厉的嘶鸣,让人想起这是决战前的战场。
按说这一下雨,朱寅和戚继光就应该搬进安州城。可两人只想与将士同甘共苦,坚持留在营地。
明军中军营帐门口,徐渭一袭青衫,外罩羽氅,望着外面的风雨,悠然说道:“果然春汛到了。我听高丽大臣说,高丽三月一旦下雨,就要下到四月初啊,多半会涨水。”
说到这里,徐渭转头,目光苍然的看着正在煮茶的朱寅,“可倭寇能不能想到水淹安州的妙计,这就不得而知了。”
朱寅头戴网巾,身穿一袭天青色松棉襕衫,整个人透着闲适轻松。他用蒲扇轻轻扇着茶铫下的茶炭,红彤彤的炭火映照着他的眸子,在阴暗的大帐中显得既明亮又幽邃。
少年明晦交融的脸上,每一条线条都像是精心雕刻而成,丹青虽能描画他的风姿容颜,却绝难写出他眉宇间那一抹生动清润的温度。
“倭寇狡诈,自会上当。”少年云淡风轻般的微微一笑,“先生妙计必可售也。有时候,欺骗精明人更加容易。”
他伸手拿起一块精致的茶炭,茶炭衬映着那洁白如玉的修长手指,似乎也变的不凡了,就像一枚棋子。
朱寅漫不经心的将“棋子”丢入茶炉,目光既空灵又出神的看着茶铫中升起的水气,仿佛是个化为人形的茗魅茶灵,清逸脱俗的不似尘世中人。
徐渭踱回茶案前坐下,语气还是有点患得患失:“这一番精心布置,老天也不拖后腿,要是倭寇不上当,那就白忙活了。”
“若是倭寇不中计,最后还是要打硬仗。到时即便倭寇士气低落,要歼灭他们八万大军,我军最少也要损失两万人。”
朱寅道:“这是倭寇反败为胜的唯一机会,他们只要不傻,就绝对不会错过。倭寇不蠢,他们能想得到。”
徐渭笑道:“可我担心的就在这。主公啊,倭寇既然想的到水淹我军的毒计,那么会不会想到这是我军的将计就计,猜出是我军的诱导?如果他们知道是计呢?”
朱寅想了想,脸上浮现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先生的意思是说,假若他们猜出这是我们故意诱导他们水淹安州,就会反过来也将计就计?”
“我们预判倭寇的预判,倭寇就预判我们的预判?”
说到这里,他觉得越来越有意思了。
徐渭点头道:“主公真是聪明过人。在下担心的正是这一点。设若他们也反过来将计就计,那一定猜出我军的企图。”
“到那时,我军以为他们上当,结果最后上当的反而是我们自己啊。真要那样,岂不可笑?”
朱寅呵呵一笑,亲手给徐渭斟茶,“此事,正是今日请先生来的目的。我与先生是忘年之交,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我刚要谈到此事,先生就自己提出来了。”
徐渭神色一松,“大将军也知道了?”
朱寅颔,“不是大将军知道,是此事本就是大将军专门提醒的我。姜是老的辣啊。我本来也觉得有点不对。”
“就在不久前,大将军还说,应该设法应对倭寇的将计就计。大将军说,倭寇的特点是,顺风顺水时狂妄无比。一旦遇到挫折,立刻又会谨慎多疑。”
“眼下倭寇已经吃了大亏,不可能再像之前那么狂妄自大了。他们就算想起水淹安州的计策,一旦真要执行,必然也会反复思量,迟早会想到这可能是我军设下的陷阱,迟早会想到我军在温泉驿扎营,就是为了诱导他们水淹安州。”
徐渭笑道:“原来都想到了,还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朱寅道:“所以,我立刻叫你来,就是合计合计,若是倭寇预判了我们的预判,反过来将计就计,我们该如何应对?”
说到这里他语气一冷,“我要的是一击致命!要用最小的代价,歼灭八万倭寇大军!”
“好!”一个苍劲浑厚的声音响起,身材魁梧的银老将昂然而入。
朱寅立即站起来,“义父来的正好。”
没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当然会称呼戚继光为义父。
戚继光大马金刀的坐下来,虎目炯炯的看着徐渭,朗然说道:“文长兄,你素来足智多谋,最擅长料敌于先,当年在襄懋公帐下,屡有奇谋妙计。今日想必已胸有成竹了?”
“好你个戚元敬。”徐渭抚须摇头,“你少给我戴高帽。你明明自己有了主意,偏还要我献策。要是和你想的一样,你才采纳。是也不是?”
“呵呵!”朱寅也笑了,一边斟茶一边说道:“之前义父说的是,若是咱们三人想的一块去了,那才是万全之策。这一仗打赢不难,可要赢得漂亮却又不易。今日咱们喝完这壶茶,就定下此战方略!”
说完一摆手,慕容狗蛋立刻捧来一个小小的沙盘,放在茶案上。
沙盘十分简单,上面的地形只有安州城、妙香山、清川江、肃川,再加上日军大营所在的肃川古城。
肃川古城早就不是城池,而是两百多年前的古城遗址。安州城建好之后,肃川城就荒废了,变成了废墟遗址。
肃川古城遗址的地势较高,就在肃川、清川江交叉河弯之处,东、北两个方向还是妙香山脉为屏,只有西边没有屏障,十分适合大军安营。所以倭寇大军才选择肃川古城安营立寨。